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作家严歌苓钟爱写女性,尤其是写来自“第三世界”国家面对强势西方文化的弱势女性,这些弱者中的弱者在面对强大的西方殖民式的强势文化、面对西方只能赢不能输的社会时,普遍表现出一种善良、宽容、受难的母性姿态。她们非但没有因此变弱反而强大无比,她们以温柔征服强大,因苦难凸显生命的坚韧。这些女性的母性表现随着严歌苓阅历的不同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初期的作品《雌性的草地》中母性的奉献精神,到移民后的作品中母性的宽恕精神,再到旅居非洲后作品中母性的救赎意识。此外,严歌苓在她的作品中钟情于表现女性弱者视域中的人性悲悯,对女性身上的善良、宽恕、甘愿牺牲的精神是近乎于推崇式的描摹。着力于表现命运坎坷的女性身上折射出的最深沉的人性高贵,以此暗合东方文化的宽恕性、包容性的母性特质,以东方民族文化寻求身份认同的价值提升。“移民”经历给了严歌苓更为广阔的艺术视野和文化体验,在东西方双重文化语境中,严歌苓用她创造的一座座“母性神像”来对抗西方异质文化。本论文基于严歌苓的小说文本,具体分析严歌苓小说中的母性书写,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母性书写的原因及意义。第一章:在梳理严歌苓生平创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严歌苓小说研究现状,提出母性视角并对本论文的母性概念加以厘定。第二章:从母性书写的关照对象、具体文本中的母性人物关怀,以及文本中的意象描摹三节进行阐述。文本中的男性是母性的体验者、接受者,“母性”光芒背后是暗淡的“缺陷”的男性,而正是因为这样一群有“缺陷”的男性,女性的“母性”气质才得到了深刻的凸显。原型是模式、形象和意象,包括母性式的人物形象,也包括母性式的物质意象,它们在异质同构中展现了母性原型的坚韧的生命力量和深刻意蕴。第三章:严歌苓母性书写的思想溯源,严歌苓的母性书写受童年经验、中国宗教哲学和西方宗教的综合影响,严歌苓的女性主义是温和的,宽容的,遵循女性自然状态的。她的女性主义是以柔克刚,退让,收敛的。作家不再热衷于以传统对抗性的女性意识对社会政治历史进行怀疑和批判,而是以女性更为强大,更为包容的特质,以母性来实现女性的主体地位。第四章:母性书写的价值呈现。严歌苓作品中的母性书写反映了她对人性的持续关注和挖掘深度,在严歌苓的眼中,人性是无国界的,是平等的。严歌苓处于异质文化中,作为弱势东方文化的成员在进入强势西方文化社会后,想要获得强势文化的认同是十分艰难的,这就更加剧了严歌苓想要获得弱者身份的确认。母性的高扬消解了历史的宏大叙事,缓和了东西文化的冲突,但同时严歌苓宣扬的母性又与传统的女性主义有所区别,本论文试图对母性是人性的高扬还是对女性的压抑进行反思。通过研究严歌苓小说中的母性书写,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象征和思想追溯,从而对母性描摹进行反思与批判,丰富严歌苓小说研究的角度,揭示东西方双重文化碰撞背景下的严歌苓创作在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