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判断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知识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选择和评价的心理过程。道德观念是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具有一定隐藏性。目前;有关道德判断加工机制的理论,比如,先天性道德语法解释、社会直觉模型和双加工理论模型都不能完全解释生活中所发生的道德问题。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区分认知和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人类可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道德直觉,即包含道德知识和情绪情感的自动化加工系统,它使得人们对道德违反行为作出快速的、直觉性的判断。
为了更好地揭示道德判断的加工机制,本论文采用具有较好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同时又由于道德判断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因此从内隐的角度研究道德判断的时程加工机制。研究包括三个ERP实验,研究一通过内隐SC-IAT范式研究道德判断,初步考察道德的内隐态度及其神经基础。结果发现,相容任务的反应时均快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说明人们对不道德行为存在着内隐态度。不相容任务相对于相容任务诱发了更大的P2波,这表明被试在不相容任务中需要抑制更多的无关信息。高不道德词汇诱发了更大的LPC波幅,LPC波幅的增加反映了注意资源的增加,可能与高不道德词诱发的情绪唤醒度较强有关。
研究二使用oddball内隐任务范式,要求被试判断所呈现的词语里是否包含假字。同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人们对不同类型的道德违反行为进行加工的时候是否存在着一种普遍的道德直觉。实验以三类不道德行为(涉及身体伤害的、涉及违反诚信的以及涉及性的)和中性事件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结果发现,在130-190ms之间,三类不道德行为比中性行为诱发了更正的P2波,而三类不道德行为本身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不同类型的道德违反行为进行加工时存在着一种道德直觉,而这种道德直觉发生在时程加工的早期。涉及性的材料诱发的P300波大于另外几类事件,可能表明此类材料的信息更能引起被试的注意,诱发了被试强烈的厌恶情绪。
研究三研究道德直觉和厌恶情绪的分离,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通过内隐的实验范式要求22位被试对所呈现短句的语法是否正确进行判断。实验结果发现,两类道德违反事件(道德违反的厌恶事件和道德违反非厌恶事件)比两类道德中立事件诱发了更正P220波,与400-600ms时间窗口内的差异是一致的,道德事件相对于非道德刺激更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可能是由于道德事件更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投入了更多的注意资源,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道德所带来的生存意义比基本情绪更大,我们的道德系统为了正确区分正确或错误,对道德相关的信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分配了更多的认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