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中国依靠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逐渐成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工业制造大国。嵊州领带产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细分行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其发展路径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上世纪80年代初,嵊州的领带产业才刚刚起步,经过短短30几年的发展,嵊州领带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100多家领带企业、10万多名熟练生产工人、产值超20亿元的成熟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加工基地、批发销售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更是国际领带商首选及最大的加工基地。
然而近年来,随着产能的迅速扩张和外贸出口的急速扩大,中国工业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内外压力。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要素价格如原材料、电力等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屡次下调、贸易壁垒越演越烈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工业制造业依赖的比较优势越来越难以发生作用。嵊州领带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典型和缩影,也在近几年内遭遇到了发展瓶颈,产业空间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薄。在丧失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后,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成为嵊州领带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现有的关于产业升级的讨论中,往往将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讨论,认为同一产业中的企业升级路径都大致相同。这就不能很好地解释嵊州领带企业进行升级时表现出的差异性。本文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认为产业内的所有企业位于同一个市场场域,拥有复杂且稳定的结构,并具有共享的控制观。这种控制观界定了企业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质。企业作为行动者参与其中,通过掌握控制观或者顺应控制观采取策略和行动。本文考察了嵊州领带企业的种种升级行为之后,提出嵊州的领带产业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市场结构。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一市场结构,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对企业在市场结构中的地位、企业的升级模式选择这两个因素做出因果性的解释,即认为企业在市场结构中的地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对竞争力的认知,进而决定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文章最后对我国工业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