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青岛大鲍岛历史街区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以其特有的场所感呈现出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其品质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活力。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的较快速度和进程却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带来了种种问题,如何处理好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发展经济与振兴历史街区间取得平衡,并摸索出针对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迫切任务。   从曾经“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到如今的“门庭冷落车马稀”,大鲍岛历史街区活力下降之迅速是人们所料想不到的,近年来街区内曾作为青岛主要商业街的中山路繁华景象也已经不复存在。可以说,经过多次整治,大鲍岛历史街区在环境、建筑、设施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街区的活力依然缺失,商业萧条,更加严重的是,街区的历史风貌也在逐步削弱。而风貌的丧失与街区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外地游客也逐渐丧失对其区域内游览的兴趣,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活力越发的下降。   在传统更新设计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一点,为了规避旧城中的复杂矛盾,取得短期效益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街区过去几次大的规划中,都对个别地块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包括快速路的建设,李村路街坊的拆迁,都寄希望于大型的商业建筑能给这个老旧的街区带来新的生机,然而,每每都是昙花一现,热闹数月后又趋于平静,商业依然萧条,街道依然冷清。   本文以青岛大鲍岛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经验的借鉴以及对街区现状的与历史的细致调查,从专业角度分析总结了大鲍岛历史街区的物质空间形态特征、社会空间形态及人文特点,并指出存在问题及价值。最后,以此为依据,从建筑单体、城市设计以及城市更新三方面对青岛大鲍岛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与更新模式分别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推导出改造方案,试图为现存殖民地特色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一些补充。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被世人称赞,而承载无数华夏乡土文化的传统聚落却面临危机。传统聚落从诞生到发扬,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各种点滴,聚落的衍生,诉说着聚落发展的历史。乡土建筑,因其受到本地气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空间重要组成部分,是村民进行日常户外活动、公共活动的空间载体,是村民社交与舆论的集中地。它涉及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是构建和谐乡村社
本论文隶属于“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华北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1BAJ08B01-01;同时也隶属于河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地域特点的河南乡土聚
全文共由五章内容和结论组成。   第一章为论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的背景及相关概念,通过对祁县古城的价值、内涵研究,提出选择祁县古城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地理特征明显,垂直高度的落差具备多种气候特征。千百年来的高原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创造出了适应高原独特气候的家园,并且长久的稳定下来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地球表面的土地由于承载各种城市功能而具有了特定的性质,因此,各类不同性质的用地构成了城市特有的空间特征。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
今天的中国农村正处于社会巨大的转型时期。一方面,土地承包制的实行使小农家庭兼业式的生产方式回归,引发传统观念及相关公共生活的复兴。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自由市
步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难关的逐一突破等无一不在展示着人类的进步,但是,面对资源能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问
本文运用空间句法这种理论及研究方法对住区配套商业设施的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并通过此方法探究城市住区配套商业设施的使用状况与其空间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首
我国医院建设在过去30年来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医院建设标准也越来越高。医院改扩建的项目数量也十分巨大,而且相当数量的医院经历了多次改扩建。过去医院的整体布局、内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