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以其特有的场所感呈现出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其品质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活力。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的较快速度和进程却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带来了种种问题,如何处理好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发展经济与振兴历史街区间取得平衡,并摸索出针对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迫切任务。
从曾经“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到如今的“门庭冷落车马稀”,大鲍岛历史街区活力下降之迅速是人们所料想不到的,近年来街区内曾作为青岛主要商业街的中山路繁华景象也已经不复存在。可以说,经过多次整治,大鲍岛历史街区在环境、建筑、设施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街区的活力依然缺失,商业萧条,更加严重的是,街区的历史风貌也在逐步削弱。而风貌的丧失与街区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外地游客也逐渐丧失对其区域内游览的兴趣,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活力越发的下降。
在传统更新设计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一点,为了规避旧城中的复杂矛盾,取得短期效益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街区过去几次大的规划中,都对个别地块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包括快速路的建设,李村路街坊的拆迁,都寄希望于大型的商业建筑能给这个老旧的街区带来新的生机,然而,每每都是昙花一现,热闹数月后又趋于平静,商业依然萧条,街道依然冷清。
本文以青岛大鲍岛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经验的借鉴以及对街区现状的与历史的细致调查,从专业角度分析总结了大鲍岛历史街区的物质空间形态特征、社会空间形态及人文特点,并指出存在问题及价值。最后,以此为依据,从建筑单体、城市设计以及城市更新三方面对青岛大鲍岛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与更新模式分别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推导出改造方案,试图为现存殖民地特色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一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