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瞬脱现象中的完形因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nwo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意不仅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成各种行为的重要条件。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工作,从而达到预定目的。以往对注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注意在空间维度上的分配,注意瞬脱是注意研究中的最新动向,侧重研究注意在时间维度上的分配。对注意瞬脱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注意的本质,深入了解人类心理现象,加深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提高人机系统的有效匹配。1992年Raymond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目标后刺激处理缺失现象(Post Target Processing Deficit),并为这种目标后刺激处理缺失现象杜撰了一个新词——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简称AB)范式,从实验的角度研究了注意瞬脱现象。目前对注意瞬脱现象的解释有很多,占主导地位的是中枢干扰理论。根据中枢干扰理论的解释,中枢处理在注意瞬脱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T1刺激占用了个体的中枢处理通道,使得T2刺激无法及时的进入,才导致T2刺激被随后的掩蔽刺激所干扰,导致T2刺激被遗忘,从而形成了注意瞬脱现象。由此可见中枢干扰理论强调相邻刺激间时间间隔(简称TOA)以及掩蔽刺激对AB效应的影响,并且仅涉及到特征信息的加工,认同T1和T2的加工必须经过同一个中枢处理通道,即AB效应会发生在任意的视知觉任务中。然而Awh等人(2004)的研究发现同样在数字辨识之后,几百毫秒之后的字母辨识会受到干扰,但人脸辨识却不会。结果可能揭示出并非所有的刺激都通过单一的视知觉通道。本研究即是对特征通道以外的另外一个通道——完形通道的存在进行验证,并且探讨人脸刺激持续呈现时间(简称ED)以及报告顺序对AB效应的影响。通过对人脸刺激的特征与完形的分离,前两个实验中,采用数字辨识和特征不同的人脸辨识,人脸刺激呈现时间分为30,60,90ms三个水平,报告方式分为①仅报告任务二,②先报告任务一后报告任务二,③先报告任务二后报告任务一,探讨了T1T2都占有特征通道时的AB效应,结果发现特征人脸作为T1时ED=30ms和ED=60ms两个水平下有明显的AB效应,作为T2时AB缺失,报告顺序间无差异。后两个实验中,采用数字辨识和完形不同的人脸辨识,探讨了T1T2占用不同通道时的AB效应,结果发现完形人脸作为T1时在ED=30ms的水平下有明显的AB效应,在ED=60ms和ED=90ms两个水平下部分有AB效应,报告顺序间有差异,而作为T2时AB缺失。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AB范式中区别与特征加工的完形表征系统确实存在,若任务二直接沿用任务一所激活的表征系统,TOA极短时(<120ms),AB现象是不会发生的。如若任务二需要激活区别于任务一所激活的表征系统,对任务一报告的延时,在TOA较长的水平下(>500ms),也能观察到明显的AB现象。同时结果表明ED严重影响到任务的负荷,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若任务一的ED缩短,即会增加T1的负荷,即增加T1影响T2的可能性,随即引发AB效应;对T1和T2的报告顺序,仅在任务一和任务二需完全采用不同的表征系统时,才可能影响AB效应。即越是延后报告T1,在TOA较长的情况下才可能使得AB效应更加显著。
其他文献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中开展武术运动,对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黑龙江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
选择性注意是指集中于一种或两种重要刺激、同时有意识地抑制干扰信息的能力。近年它受到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普通中学400名学生(初二、初三、高二、高三各
目的:探讨尼尔雌醇和有氧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32只10月龄清洁级SD雌性小鼠(武汉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切除卵巢后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Ⅰ);喂药(尼尔雌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