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对我国高校生物医学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简称杰青)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简称长特)数量进行统计排序,将排序靠前的三所高校1994-2014年99位杰青和1999-2014年77位长特,共计133位(既是杰青又是长特者共43位)的科技产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学方法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自定义生物医学领域的杰青和长特为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简称青年科学家)的科技产出进行研究,并对青年科学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简称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前SCI论文进行比较,以为探讨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和科研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 133位青年科学家的科技产出。 资料来源: 1.官方网站:诺贝尔基金官方网站(http://nobelprize.or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http://isisn.nsfc.gov.cn/egrantindex/funcindex/prjsearch-list);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 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wsytjxx/276578.shtml);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太原代办处;上海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2.数据库: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3.文献:国内外有关青年科学家科技产出的书籍、期刊等文献。 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社会网络分析法; 3.科学计量学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133位青年科学家SCI论文总数为11831篇,助聘(杰青获得资助,长特获得聘任)前发表3721篇,助聘后发表9320篇;发表CSCD论文总数为8072篇,助聘前发表3736篇,助聘后发表4695篇;收集到61位青年科学家的专利信息,共有发明授权专利305项。 2.133位青年科学家助聘前后SCI论文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两指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现为被引次数助聘前高于助聘后,影响因子助聘后高于助聘前;助聘前后CSCD论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两指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均表现为助聘前高于助聘后。 3.133位青年科学家SCI论文和CSCD论文合作关系中,分别有122位和62位与群体中一位或多位其他科学家有过合作关系;SCI论文学科合作网络中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处于核心位置,CSCD论文学科合作网络中则以全科医学与内科学为核心;机构合作网络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国家合作以美国和中国为核心进行交流合作。57位青年科学家发明授权专利合作关系中,有8位与一位或多位其他科学家合作发明过至少一项发明授权专利,复旦大学是青年科学家交流活动最频繁的机构。 4.1980-2012年间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前和青年科学家分别发表SCI论文7383篇和9185篇。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前SCI论文的合作率(6.41%)小于青年科学家SCI论文的合作率(99.43%);机构合作率分别为56.41%和73.82%;国际合作分别率为46.21%和25.61%;发表论文最多的两个学科领域均为化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结论: 1.助聘后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上升; 2.发明授权专利转化率较低; 3.国内合作比较密切,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4.青年科学家主流学科方向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前基本一致。 建议: 1.政府需加大受助力度,优化学术环境; 2.国家需要强化对专利的创新管理; 3.青年科学家应重视学术团队建设和学科合作,加强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4.青年科学家需稳定主流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前沿方向的集中性。 本研究创新点: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33位青年科学家的科技产出进行研究并对青年科学家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进行比较分析。 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 科学论文和发明授权专利仅能反映青年科学家科技产出的一方面,并不能进行全面的概括。因此,有必要选取其他可量化信息,如青年科学家的专著、奖项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合作预测为特征的科技合作理论研究及实证—以生物医学为例(编号:714731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