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起点和枢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创建的一条重要线索。马克思提出,劳动是“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人通过劳动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支配自然界。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也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先后肯定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提出劳动本身就是实践,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生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也是未来社会理想实现的关键所在。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做出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和部署,突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强调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于各类学校如何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灵活,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劳动和劳动观方面也暴露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习惯缺乏、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和劳动精神缺失等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不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础地位、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基于此,本文立足问题导向,通过搜集和整理前人关于劳动观教育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背景,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可行之路、创新之路。引言部分阐明选题背景和意义,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梳理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阐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相关概述。从劳动、劳动观、劳动观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着手,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观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劳动观教育论述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劳动教育思想三个方面研究梳理劳动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并阐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阐述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实践价值。提出新时代开展劳动观教育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助推力量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有效载体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求。第三部分归纳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存在劳动意识相对淡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相对较差、劳动价值观认同趋于功利化、劳动精神认知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多元的社会环境影响、高校劳动教育重视度不够、家庭劳动教育观念偏差以及大学生主体性隐退四个角度深刻探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提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其中包括通过营造良好的劳动观教育的社会环境,发挥高校劳动观教育的重要作用,注重家庭在劳动观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发挥大学生自我劳动观教育的主体作用等四个方面不断探索新时代劳动观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各方面力量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幸福观、劳动价值观、劳动道德观和劳动创新观,帮助大学生提高劳动意识、形成正确劳动价值判断,厚植劳动情怀、培养劳动品德,弘扬劳动精神,激发劳动创造潜能,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