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社区交通需求与出行行为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行为主义的视角,从微观的社区层面入手研究城市交通问题。研究选取广州市的三个城市社区作为案例,分别从社区交通资源安排和社区居民出行行为特征两个方面对案例社区进行分析。基于社区交通资源的研究主要围绕社区的交通资源供给、道路组织与停车系统安排、主要交通方式及其转换等三个方面展开;基于社区居民出行行为的研究着眼于居民内部亚群体的交通需求和出行行为特征,重点关注亚群体之间在出行强度、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和出行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文章引入结构方程模型,以218个样本数据库为基础,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分别建立两个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和效应大小。其中具体出行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用以分析居民属性和居住区位与居民出行方式、出行目的等具体出行选择的关系。而抽象出行决策的结构方程模型重点研究居民属性和社区特征对居民出行机动性、出行倾向等抽象出行决策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中心城区社区相比,郊区型社区的公共交通资源供给减少但私人交通资源增加,同时社区的道路与停车组织更加复杂,居民出行的机动性更强,郊区型社区的交通资源设置具有“小汽车导向性”。另一方面,由于性别、年龄、收入水平以及居住区位等差异,居民在交通需求和出行行为上表现出多样性。居民的出行行为有其复杂的作用机制和决策路径,可以概括为“属性决定目的,目的影响行动”,而各种属性通过差异化的路径系统影响居民的出行决策,路径的差异使外生变量对居民出行行为产生多重多向的效应。同时,居民的出行行为决策可以解读为性别决策子系统、年龄决策子系统、收入决策子系统和居住区位决策子系统等4个决策子系统: 性别决策子系统显示,与男性居民相比,女性居民拥有更强烈的生活性出行倾向,因此引发更多的下午和傍晚出行,从而增加了女性居民的出行强度,而男性居民的工作性出行倾向更强烈;年龄决策子系统显示,年龄较大的居民倾向于选择低成本的出行方式,同时该群体的生活性出行愿望频率更高,因此产生更多的日出行次数,另一方面,年龄较大的群体出行时间前移,夜间出行频率降低,因此其日出行次数则会略有下降,在多重多向效应的作用下,出行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收入决策子系统显示,收入越高的居民工作性出行倾向越强烈,同时该群体倾向选择成本较高的出行方式,而工作性出行比重的上升和出行方式成本的增加都将减少居民的出行强度;居住区位决策子系统显示,与中心城区和新城区社区居民相比,郊区型社区居民出行机动性和出行成本有所增加,出行距离增加和出行成本上升会减少居民的出行次数,并增加其理想出行时耗和最大忍受出行时耗期望值,同时生活性出行下降也减少了郊区型社区居民的出行频率。
其他文献
若干年前,一本名为《我们真正的意图是为了您的愉悦》(Our True Intent is all for Your Delight)的摄影书籍将我带入了约翰·欣德(John Hinde)的彩色明信片帝国,这本收录了
期刊
进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工作中广泛运用,本文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Into the digital age, computer-ai
城市土地使用条件与城市土地价值有着必然且紧密的联系。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将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条件带来改变,进而对变更使用条件的城市土地价值带来变化。 中国的城市目前正
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进入老龄化的事实告诉我们,老龄化不只是发达国家的特有的产物,它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不可避免人口现象,我国也在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我国的工业化
随着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旅游成为21世纪发展最迅猛的产业,因此各类旅游产品也应运而生。当地旅游部门为了吸引游客的目光,在鱼油产品的吸引力上下足了功夫,插画的运用
论文围绕“村改居”社区交往空间研究的三大社会目标:保护“村改居”社区本地农民的传统交往方式,为其社区适应创造一个心理凋适与过渡期,促进外来人口与本地农民的交往,实现
在广州走向全球城市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新的城市空间,即所谓的全球化空间,如跨国公司、外国餐馆、外国人聚居区等。本文旨在对广州市458家外国餐馆进行调研,首先对其分类并分析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了解到,今年山西省将加大煤矿瓦斯抽采量,今年年内煤层气抽采量要达到23亿立方米,其中6亿立方米应用于各种工业及民用设施。从2007年开始,山西省
城市灰尘既是污染物又是重金属的载体,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城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购物、聚集的主要场所。因此,城市广场地表灰尘的水平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