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了物质资本的提供者(企业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提供者(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一般来说,所有者的目标是投入资本尽可能大的增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则可能通过更多的在职消费、降低努力水平、进行超过最优规模的投资,以提高其支配能力甚至侵吞企业财产来最大化地增强自身效用,二者的目标、利益不尽一致,这就导致了企业代理成本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美国为典型的市场化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了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机制来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我国,自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也在经营者股权激励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发表了一批著作和文章,但是大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介绍国外(主要是美国)股票期权制的理论和操作经验;二是论述企业治理结构与股权激励的关系问题;三是分析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的法律、制度障碍和操作难点。很少涉及如何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结合企业的外部外境,建立适合我国现状的、有效的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本论文就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了我国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问题。本论文首先简要阐述了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现状。通过基本原理的阐述,明确了股权激励的作用机理;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要素及模式的阐述,明确了股权激励计划的操作环节和操作经验,通过介绍国外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实施面及其效果的实证研究结论,说明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最后简要介绍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本论文第二章主要介绍经营者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践和遇到的问题。一是对我国现有的典型经营者股权激励模式的介绍和评价,分析各种模式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符合我国现状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操作模式;二是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经营者持股激励失效的实证研究结论的原因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股权激励产生效<WP=3>用需具备的条件;三是通过对股权激励各操作环节在我国遇到的问题进行论述,为第三部分总结出我国实施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对策打下基础。本论文第三章是对我国实施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对策探讨。从两个层面进行论述,一是从企业层面,从企业建立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实施股权激励操作方案的层面,论述了企业实施有效的股权激励须具备的内外部条件,论述了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各种模式的选择、各操作环节的设计;二是从国家建立鼓励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的配套制度的角度,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国情,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在对股权激励作用机理和我国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我国现状的经营者股权激励模式和操作方案。首先,通过对我国各地现有经营者股权激励典型模式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和设计股权激励方案可资借鉴的九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方面;(2)关于激励对象的确定方面;(3)关于股权授予数量的确定方面;(4)关于股份来源方面;(5)关于经营者业绩考核方面;(6)关于行权期确定方面;(7)关于行权价确定方面;(8)关于退出机制方面;(9)关于经营者购股资金来源方面。第二,通过我国上市公司中经营者持股激励失效的原因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需具备的内、外部基础条件,从企业外部条件来说,主要有三个:(1)存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职业经营者市场;(2)存在一个有效的、发达的资本市场;(3)政府要给一个大的有利政策环境,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进行引导;从企业应具备的内部条件来说,主要指两个方面:(1)企业产权明晰;(2)企业建立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发挥作用。第三,通过对我国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遇到的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各操作环节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的选择;(2)激励主体的确定;(3)激励对象的确定原则;(4)股票(权)来源及经营者行权或变现方式的选择;(5)股票(权)授予价、行权价的确定方法;(6)股票(权)<WP=4>授予数量的确定方法;(7)购股资金来源;(8)业绩考核和评价的原则;(9)企业对经营者股权激励的税收和财务处理方案。第四,在深入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的配套制度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1)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实施依据方面;(2)法律方面;(3)资本市场方面;(4)财税政策方面;(5)建立职业经营者市场方面;(6)向经营者融资的金融支持方面;(7)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