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 CFT)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体是指人们对过去的事情进行设想,推断事情如何发生结果将会有所不同,然而人们无需亲自经历这种替代现实的场景的一种思维活动。当人们想到“只要”或者“如果”并且想象已经发生的过去会有何不同时,他们会自发的建立反事实来替代现实。我们运用这种反事实推理使过去变得有意义,计划行动路线,做出情感和道德判断,指导我们的行为来更好的适应环境。以往对这种思维活动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基本概念、功能以及认知机制方面等基础理论方面。在研究对象上,多数集中青少年群体,同时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展开的研究也在逐步地完善起来。文章在系统地介绍有关反事实思维相关理论以及认知机制基础之上,对我国相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述;进而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年群体的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和方向特征,以及这一思维活动与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文章选取205名中年人作为被试,采用故事情境法与问卷调查法对中年人的反事实思维倾向以及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年人反事实思维数量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而反事实思维方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进行下行反事实思维;中年人与青少年、成年早期相比,反事实思维的数量与方向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年被试反事实思维数量显著少于成年早期组、青少年组,且比成年早期组显著倾向于上行反事实思维活动。(2)中年人的反事实思维方向与情绪显著相关,并且在上行、下行方向与幸福感呈显著相关。更多的进行上行方向思考的被试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而相比之下,更多地进行下行方向被试的积极情绪体验越强烈。(3)反事实思维方向对中年人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情绪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上行反事实思维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进而降低幸福感,下行反事实思维会引发个体的积极情绪,同时幸福感水平也随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