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科润楠属(Machilus)植物主要在亚洲大陆东部与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等地区分布,是构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分,也是重要的药用资源、化工原料资源和城市园林绿化资源。但润楠属植物野生资源破坏极其严重及其自身繁育的不足,急需成熟和系统的培育技术来对其进行扩繁。本研究以润楠属中的中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该树种的生长规律、施肥育苗和抗逆性及菌根化育苗等方面的机理,拟为进一步开展中华润楠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以及为深化润楠属植物系统的栽培技术和生长生理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比较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对中华润楠生长及节律的影响,其中氮肥、磷肥和复合肥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中华润楠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但是施加钾肥抑制了苗木生长及生物量积累;施肥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苗木叶片面积和数量及叶绿素。不同施肥处理下苗木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规律均符合Von Bertalanffy曲线特征,各个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都大于0.990,卡方值X2均远远小于X20.05,说明拟合方程达到显著水平和拟合程度高。根据曲线方程的特征参数可知,施加氮肥和磷肥将苗高的速生时间提前,而复合肥与钾肥对此影响并不大;拐点生长量和最大生长速率除钾肥组外其他各组均优于对照组。所有施加肥料处理的组别均推后苗木地径的速生时间;拐点地径增长量都优于对照组CK,对照组CK生长速率最大。(2)试验研究了持续干旱(以5d一个处理期,一共处理30d)及复水处理对中华润楠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中华润楠幼苗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地径增长量出现负值;幼苗根、茎、叶及土壤自然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叶片各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发生变化,其中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随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和脯氨酸含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复水处理后幼苗恢复生长,苗高和地径增长量的变化与胁迫处理强度呈反比;土壤和根自然含水量恢复程度与受胁近程度呈负相关,茎和叶自然含水量及叶片内的SOD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基本与对照持平,中华润楠表现出一定的抗水分胁迫能力。(3)试验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拟探讨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中华润楠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比施肥对中华润楠生长产生一定的作用,其中N1P3K3(N:0.375 g/盆,P:0.045 g/盆,K:0.12 g/盆)促进苗高与地径增长效果最好的组别,高径比最大的组N1P1K1(N:0.375 g/盆,P:0.18 g/盆,K:0.24 g/盆)为10.556,对照组CK为6.694,说明不同配比施肥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为苗高>地径;苗木生物量积累最好的是N3P3K2(N:0.75 g/盆,P:0.045 g/盆,K:0.48 g/盆);综合比较对单位叶面积、单位叶鲜重和单位叶干重促进作用,最优的为N3P3K2(N:0.75 g/盆,P:0.045 g/盆,K:0.48 g/盆)和N1P3K3(N:0.375 g/盆,P:0.045 g/盆,K:0.12 g/盆)两组;而N3P1K3(N:0.75 g/盆,P:0.18 g/盆,K:0.12 g/盆)是促进色素含量增加最多的组别;建立和分析苗木各生长生理指标与氮磷钾施加量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可知氮磷钾适宜施用范围,分别是N:0.485-1.430 g/盆,P:0.119-0.244 g/盆,K:0.332-0.458 g/盆。(4)试验探讨了接种AM菌根对中华润楠苗木生长及营养分布的影响,以期为润楠属植物栽培育种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分析结果表明,菌株9004和菌株90068对苗高增长量和地径增长量的影响较大,菌株90068和摩西球囊霉对苗木生物量积累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接种AM菌根也明显地促进苗木叶片数、单位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及植株含水量增加。矿物质元素方面,接种AM菌根的植株各部分氮含量均高于未接菌植株;根部磷含量都低于未接菌植株,茎干与未接菌植株差异不大,叶片略高于未接菌植株;而接种AM菌的植株茎干和叶片的氮、磷含量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加。说明接种AM菌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及氮元素的吸收,也改变了氮、磷元素在植株体内的分布及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