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建筑创作思潮中,“轻型化”正成为一种新的创作趋势。建筑师通过实践创新传递当代“轻”的理念;评论家凭借批判性反思发掘建筑作品中“轻”的内涵与本质;理论家运用理论工具揭示当代建筑中“轻”的创作原理与规律。“轻型化”的“少费多用”创作思想体现出“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八字方针核心价值,且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新需求,是实现建筑可持续性的一种设计哲学。“轻型建筑系统”的不断问世的确为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更多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与方法。然而,“轻型建筑系统”无法包含所有“轻”的理论意义与内涵。对“轻”的研究应具备更为广阔的视阈及理论深度。鉴于此,本文在“轻型建筑系统”基础上,提出“轻型化”的理论概念,通过建筑学与心理学、哲学、生态学、灾害学、人类学、美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研究“轻型化”的创作问题,其目的是为当代建筑轻型化创作提供更为全面完善的理论体系,形成对当代建筑理论的补充。以国内建筑创作现状为依据,本文从建筑工业化、文化自觉、轻型建筑创作趋势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我国当代建筑创作新的背景、诉求与趋势,通过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创作中的工业化设计思潮和自主文化表现意识,指出我国当代建筑创作在设计、制造、建造一体化协同和本土文化表现中的欠缺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轻型化创作是能够契合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创作思路,同时也是能够体现本土文化特征,符合时代需求的建筑创作新思维。本文从历史与理论的角度,开展轻型化认识论研究。首先,从相关概念比较出发,提出轻型化是“轻质”技术与“轻盈”艺术融合时的建筑呈现,其在体现“少费多用”思想的同时还展现出当代文化新的审美取向与价值;其次,通过深刻地理论属性辨析,提炼出建筑轻型化的理论特点;再次,从建筑技术史的角度,总结出历史建筑中轻型化的发展阶段及阶段性特征;最后,运用大量建筑理论关联性研究,梳理出轻型化的理论脉络。通过属性辨析、历史沿革、理论梳理,提出轻型化是当代建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其不仅是技术问题的具体表现,更是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在轻型化方法论研究部分,首先利用词源辨析、理论比较、案例实证,提出当代建筑轻型化的三个创作维度:“环境维度”、“文化维度”、“技术维度”;其次,根据三个维度建立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的轻型化创作理论模型,建立起轻型化与理论模型中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人类文化学理论、建筑工程学理念三个分支理论的关联;再次,从三个分支理论核心思想提炼出轻型化的理论应用原理:“刺激响应”、“文化差异”、“专业协同”;最后,根据创作理论模型和理论应用原理建立起当代建筑轻型化创作的理论框架。在轻型化创作策略与方法研究中,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轻型化环境适应策略;基于人类文化学相关理论,提出轻型化的文化回应策略;根据建筑工学理念,提出轻型化的技术建构策略。至此,通过维度设定、模型设计、原理应用、框架建立以及策略提出,本文建立起轻型化从认识论到方法论再到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针对轻型化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研究提升了建筑“轻型化”的理论高度,拓展了原本仅应用于大跨度空间建筑或轻型建筑系统“轻”的理论范畴,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理论适用性的当代建筑创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