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市交通机动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特大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会更加重要,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也会更加突出。本论文立足于我国特大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借鉴国内外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我国特大城市用地形态与交通发展战略的关系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并提供了一整套针对我国特大城市在不同的用地形态条件下,如何确立合理的客运交通系统结构,以及与城市用地形态相适应的网络结构和布局、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方法。 1.系统地研究了城市用地形态的现状、主要特征、发展趋势、以及用地形态与城市交通的互动关系等,从而确立了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城市居民出行总量及其距离分布和空间分布的关系。 2.建立了适合我国特大城市居民出行分布和平均出行距离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参数的取值范围。利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等方法,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同种类,计算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和空间分布,总结出反映城市居民出行总量距离分布的二阶爱尔兰分布模型,并以此作为宏观研究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的基础。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较快地对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进行测算,并通过与我国特大城市的实际出行分布进行对照分析,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3.运用系统结构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并通过建立出行方式的选择模型和典型试验分析相结合,对不同用地形态条件下的城市交通需求结构进行系统分析,确立了各种出行方式在各距离段上分布模型以及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合理分担率的模型。 4.研究了城市不同用地形态条件下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城市交通网络供给提出的不同要求,尤其是引入动态出行容量(出行周转量)的概念,建立了与城市交通需求相对应的城市交通网络容量的数学模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自用乘用车的发展水平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合理结构形成的影响,确立了形成城市客运交通合理的系统结构的思路和方法。 5.提出了与特大城市用地形态相适应的交通网络结构和布局的原则及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城市道路网络的布局原则及方法,重点分析了公交专用道网和快速路网的数量与道路网的级配对城市道路网络服务水平的影响,并通过对轨道交通客流密度与客流强度、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比例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日页为决定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时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6.在系统研究城市用地形态以及相应的交通需求结构与交通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城市的用地形态和居民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拟定了几种可供参考的交通发展战略(包括与城市用地形态相适应的交通配置形式和需要采取的相应的措施等)。还根据本论文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对示例进行了实践验证,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初步验证了本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