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方高校教师是地方高校学术组织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影响着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但常常会有地方高校优秀教师表达出离职倾向,如果地方高校优秀教师这种潜在的离职倾向没有被及时管理,就会转化成实际的离职行为,对于地方院校来说面临的将是优秀人才流失、科研团队的学术力量降低及院校对教师队伍管理的难度提升。因此,对地方高校教师离职倾向进行研究,不仅对掌握教师的离职倾向现状具有现实意义,还可以针对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高校教师是地方高校学术组织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影响着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但常常会有地方高校优秀教师表达出离职倾向,如果地方高校优秀教师这种潜在的离职倾向没有被及时管理,就会转化成实际的离职行为,对于地方院校来说面临的将是优秀人才流失、科研团队的学术力量降低及院校对教师队伍管理的难度提升。因此,对地方高校教师离职倾向进行研究,不仅对掌握教师的离职倾向现状具有现实意义,还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管理教师的离职倾向,减少地方高校教师的离职行为,帮助地方高校留住优秀科研人才和教学人才。本研究从心理契约视角剖析影响离职倾向的因素,心理契约理论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心理学理论,是组织与员工间未向对方公开说明的,对对方应尽责任和义务的认知。心理契约立足于责任和期望视角,为观察和调整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本文选用心理契约中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知部分,研究了地方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对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从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一是交易型心理契约,是地方高校教师认为院校应该在物质方面尽到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具有主观性的认知,包括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绩效奖金的发放等;二是发展型心理契约,是地方高校教师认为地方高校应该在发展方面尽到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具有主观性的认知,包括培训进修的机会、发展晋升的空间、合理的工作量和有挑战性的工作等。三是关系型心理契约,是地方高校教师认为地方高校在维护人际和谐关系方面应尽到哪些责任和义务的主观认知,包括营造和睦的同事关系和领导关系等。本研究的实证研究部分主要通过线上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数据,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样本背景资料收集部分,收集如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等相关信息;第二部分为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契约量表,了解地方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及其各维度现状;第三部分则为自编离职倾向量表,了解地方高校教师的离职倾向现状。收集大量样本数据后,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将样本的人口学变量与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部分分别进行差异性分析,把心理契约的总体及各维度与离职倾向进行相关分析,最后进行离职倾向对心理契约各维度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数据分析出以下三个结论:一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地方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具有显著影响,但不是所有人口统计学特征都对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具有显著性影响;二是地方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及其三个维度与他们的离职倾向都显现为负相关状态;三是地方高校教师的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对教师们的离职倾向影响尤为突出,二者对离职倾向的总预测力达到27%,其中发展型心理契约的预测力更大,高达25%。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学理性分析,阐述了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各重要因素对地方高校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过程。在交易型心理契约中,从工资待遇、福利待遇、自然条件、作业条件、绩效奖金制度等角度分析交易型心理契约如何对地方高校教师的离职倾向造成了影响。在发展型心理契约中,从培训和进修、工作量、发展和晋升、工作的挑战性方面探讨了发展型心理契约对地方高校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路径。学理上的分析不仅为实证调查结果提供了机理阐释,也为如何降低地方高校教师的离职倾向提供了思路。论文针对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提出加大硬件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分等级分层次地建立绩效奖金制度、加强过程性评价以及灵活转换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的管理对策,为降低地方高校教师离职倾向提供建议。
其他文献
20世纪20年代,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中生成的安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人运动中构建的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最初呈现、模范呈现、独特呈现以及早期传承过程中的一个枢纽呈现,堪称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代表性呈现,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中国工人运动革命领域中的“精神代表”。
<正>作为"写知识分子的作家",和之前创作的《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等长篇小说一样,《活着之上》也集中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所处时代境遇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体现了人类生存的纠结和内心挣扎,但和《沧浪之水》等贯穿的相对单一的价值观念相比,《活着之上》写得更加拉锯、纠结和挣扎,主人公聂致远的形象也不像池大为描绘的那么绝对,而是在精神与生存的世界、精神性与动物性的世界、活着之上和活着至上的世界、理想
<正>中药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效,外用可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扭挫伤痛等。多本古代医学专著提到中药栀子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突出作用,《神农本草经》云:“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目的 论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接分娩的160例产后出血产妇通过随机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分别对两组产妇实施早期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 (1)观察组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观察组产妇
<正>教师课堂提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生生、师生、生本互动起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效果,进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语文知识,而要利用提问构筑师生共同设疑、释疑、解疑的氛围,进而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后疫情时代,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后疫情时代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危机切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为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些有益的参考。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按照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性地组织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政策理解不到位、目标认识不到位、出现“有教育无劳动”“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缺乏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等问题,劳动教育存在被淡化、窄化、弱化、形式化等现象。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基于学校自身优势与课程资源,建构核心素养下的劳动教
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为更好的优化学生的英语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该充分注重翻译教学的开展,切实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英语素养以及应用能力。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充分践行情境认知理论,更好的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全面突出学生的英语素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及公共外交等方面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塑造和传播离不开中外文出版物和国内外媒体报道等渠道,而对外汉语教材作为汉语学习者了解汉语及中国的第一手材料,其文本话语的优劣影响到中国是否能在当前国际传播能力尚存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正面的中国形象输出。另一方面,对于图文兼备的对外汉语教材而言,将互文性理论引入探索教材内的中外文语码及图片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