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抑郁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全病程管理,观察全病程管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抑郁障碍患者寻找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心理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病程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全病程管理组患者入组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全病程管理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4周,8周,16周四个时间节点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水平,包括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3-methoxy-4-hydroxyphenylgycol,MHPG),对其进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在4周、8周、16周行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compliance scale,MMSA)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的评估。对照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常规治疗,并与全病程管理组在相同时点行相关量表评估及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检测。结果(1)人口学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等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情绪评估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时点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AMD评分会随着时点出现显著变化,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式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HAMD评分,时点与分组之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5),患者HAMD评分随时点变化的趋势会因为管理方式不一样而不同。全病程管理组的HAMD评分从2天到4周再到8周呈逐渐下降趋势,从8周到16周逐渐稳定,对照组HAMD评分从2天到4周下降,4到8周逐渐稳定,8周到16周有明显升高,两组患者入组第2天,4周时两组之间HAMD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8、16周全病程管理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浓度比较:两组患者5-HIAA浓度时点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5-HIAA浓度会随着时点出现显著变化,不同治疗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式可以显著影响患者5-HIAA浓度,时点与治疗方式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5),患者5-HIAA浓度随着时点的变化趋势会因为管理方式不一样而不同,全病程管理组5-HIAA浓度从2天到4周到8周再到16周逐上升,对照组5-HIAA浓度从2天到4周逐渐上升,从4周到8周再到16周趋于稳定,两组患者入组第2天、4周、8周时5-HIAA浓度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16周全病程管理组5-HIAA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A浓度时点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与治疗方式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MHPG浓度时点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与治疗方式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4)依从性:两组患者入组4周,8周依从性好与不好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依从性好与不好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应对方式:两组患者入组4周,8周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AMD减分率:全病程管理组在4周,8周,16周减分率均为有效,对照组在4周减分率为有效。结论全病程管理模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轻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巩固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