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形象与民族认同的影像表征研究——以2011年以来新主流电影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y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1年的电影《建党伟业》到2018年的电影《红海行动》,新主流电影通过运用类型片元素和电影技术发展带来的视觉奇观,找到新时代主流文化表达的有效途径。这是国内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制作模式结合的一种积极尝试。
  新主流电影通过视听符号和剪辑叙事来探索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的文化核心是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向前追寻不同时期中国主旋律电影英雄形象的嬗变和向后延伸在全球化视域下的电影英雄叙事如何将深沉复杂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进行有效表达,新主流电影中英雄形象与民族认同研究是围绕电影创作和电影观看而言的。从正向来说,新主流电影的创作(编码)与传播(院线);从反向来说,观众对新主流电影的观看与解读(影院和线上,这是一种个体主动型的模式)。因此,英雄形象与民族认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电影文化精神达到意识形态为国家权利服务的功能,一方面需要维持整个社会规范机制,一方面也要体现个体对其社会身份,民族精神的认同。“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核心命题之一,以电影《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参与了中国崛起的话语及其价值的叙事体系,完成了“新时代”语境下带有神话气息的中国故事制造。新主流电影通过新时代对英雄的诉求与民族精神的融合从而达到个体与国家意志的交流。
  论文的第一章主要完成对新主流电影的界定与阐释。该章从新主流电影的发展历程演变、创作、视听叙事特征来分析新主流电影如何在国家主流价值观、民族精神与影像符号之间建构意义,即新主流电影表征的过程。第二章主要分析新主流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新主流电影的文化内核,新主流电影中体现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下的英雄人物如何被新的电影符号美学“改写”。这中间包括在好莱坞商业叙事语境的冲击下,中国导演如何塑造被认可和接受的本土化“超级英雄”来讲好中国故事。“改写”后的英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主流电影创作与接受对话的结果,即新主流电影表征的结果。第三章分析新主流电影英雄影像的认同问题。新主流电影是新时代“中国梦”的视觉呈现,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个体与民族和国家认同。新主流电影在类型范式之外所蕴含的主流文化建构的特质,既是电影创作者的艺术表达和文化想象,也是电影创作者与受众之间关乎当下中国的“大国想象”的一种契合。第四章是新主流电影在电影全球化传播时期的思考。电影《战狼Ⅱ》、《红海行动》在国内大获成功却在海外电影市场遭遇困境,这反映了在电影全球化传播的今天,新主流电影在借鉴好莱坞类型范式的同时,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题需要探索如何与普世价值观达成有效对话机制。因此,新主流电影目前在主流价值观上视听表达的美学尝试与商业化路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在社会上蔓延,一些人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匮乏。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到迷惘,困惑,这其中不乏一些生活经验不丰富、自我调适能力比较差的大学生们。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和蔑视生命价值等现象时而出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我国教育界虽然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有
学位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唐代节日中非常重要,更被官方确定为“三令节”之一,因此唐代上巳节诗数量众多、题材充足、类型丰富,艺术特色鲜明。《全唐诗》是迄今为止收录唐诗最完整的一部,同时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著作,所以本文将《全唐诗》中的上巳节诗作为研究对象可以窥见唐代诗人丰富的情感内涵、上巳节诗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上巳节丰富的人文内涵。本文以《全唐诗》为考察范围,将唐代上巳节诗与节
学位
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尤其是外交部发言人在外交场合所发表的合宜话语通常被称作外交辞令。国内学术界目前普遍从外交政策、外交战略和大国关系等角度研究中国外交,外交辞令在词汇、语法和修辞方面值得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笔者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表态为语料,分析描写了相关词汇、语法和修辞现象,阐释了这些现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解释其成因。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涉及课题缘起、研
学位
李清照在词史上被誉为婉约之宗,这与其转益多师,努力进行“易安体”的创作实践密不可分。易安词与前人的婉约词有很深的渊源,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也有对婉约词的积极改造与革新,这些努力使易安词在宋代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论文通过将易安词与其他婉约词人的对比探究李清照“转益多师”的学习,更深入了解易安词的独特价值和艺术贡献以及在两宋词坛的影响。  本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主体分为三章。  第一章
学位
《平家物语》是一部讲述平安王朝末年平氏一族兴衰的军记物语。它以平氏一族为中心,展现了平安王朝末年社会生活的全景。生存在这一悲剧性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与不幸的命运抗争,迸发出强烈的生命激情。作品没有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集中表现了这些悲剧人物身上的所体现出的悲剧精神。本文以悲剧美学角度解读《平家物语》,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论述。编年体与纪传体相
在战后日本新时期的鲁迅研究中,1952年成立的东京大学鲁迅研究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们立志突破战后第一代研究学者竹内好的框架,为形成新的“鲁迅像”而不断努力。他们的研究推动了日本鲁迅研究的发展,并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使日本的鲁迅研究生生不息。因此,本文着力对1952年的日本东京大学鲁迅研究会(以下简称“鲁迅研究会”)做一个系统的论述,主要从研究会的成立背景与历史事件、研究会对鲁迅思想的研究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