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成瘾作为无成瘾物质作用的成瘾行为,是公众熟知的病理性情况,虽然还没被官方正式收录进精神病理学体系中,但是它在流行病学中同公认的标准是相似的。互联网及时性与开放性使得成瘾的群体在上网用户比例中逐年递增,故而深入了解网络成瘾群体的心理动力性因素相当有必要。大学生成长需要健康的网络环境,而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建立这样的健康环境。本文探讨了认知的动力性和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长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这三所学校1—4年级500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共使用了3个量表,分别是:台湾大学陈淑惠教授于1999年根据DSM.IV对各种成瘾症状的诊断标准而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 Schwarzer及张建新于1995年编制的中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Peterson等人于1982年编制的归因方式问卷(ASQ)。根据第二章的理论基础,可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归因方式问卷作为大学生认知的动力性测量工具。归因方式问卷中,12个场景,每个场景的第2题都是核心问题,在使用该问卷时择取每个场景中的核心题,共12题。通过分半信度测量,得到信度系数为0.72,符合问卷信度要求。同时,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最大方差分析,得到KMO值为0.85,巴特利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P小于0.05,故而其值显著,归因方式问卷中选取的12个题项,每个题项分与总项目分相关在0.54到0.76之间,即该问卷有较好的效度。之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在数据上对认知的动力性与网络成瘾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得出认知的动力性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研究结论如下:结论1:大学生认知的动力性在生源地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2: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生源地以及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3:正常群体与成瘾群体在认知的动力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4:认知的动力性中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各维度和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5:认知的动力性中内部归因与网络成瘾各维度和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6:认知的动力性各维度和总分与网络成瘾各维度和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