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监测凝血紊乱的队列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理情况下,血液中的凝血、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等多个系统间的动态平衡是防止血管内发生血栓的关键,而凝血紊乱在本质上则是各个系统间发生多维度的功能异常和失衡,最终形成大量纤维蛋白,堵塞血管,是导致血栓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另一方面,罹患变应性炎症或严重肝脏疾病的病人同样会发生凝血紊乱,不但加重病情、影响生存质量,还会导致严重临床后果。目前,临床逐渐利用生物标志物对发生凝血紊乱的病人进行风险评估和疗效预测,为药物治疗和长期预防提供依据,但是由于既往临床研究不足,医生们对在不同类型凝血紊乱时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特征以及与主要病理因素、临床结局的关联性缺乏了解,常出现不合理使用或错误使用的情况。基于此,本研究对多种病理状态下的血液样本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同时通过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随访,借助队列研究阐释生物标志物监测凝血紊乱的临床价值和诊断性能。
  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采用VIDAS荧光免疫系统检测血浆D-二聚体,利用Kruskal-WallisH检验、U检验、?2检验、Friedman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而增高,其排除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界值存在同样的趋势,但诊断敏感性随年龄而降低(从100%降至73.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其中STEMI、多支病变血管以及左前降支(LAD)堵塞时,D-二聚体水平增高最为显著,并且与病人不良预后相关。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后,恢复不良病人D-二聚体在手术后第14天达到峰值,此时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能反映90天内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的风险,但不能预测手术后1年内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的风险。
  2、采用ILACLTOP7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vWF∶Ag水平,利用Kruskal-WallisH检验、U检验、ROC、?2检验、Friedman秩和检验、Kaplan-Meier曲线、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显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与OPCAB病人多种病理因素相关,在OPCAB术后第30天的血浆vWF∶Ag临界值可预测OPCAB手术后1年内的严重心血管缺血事件的风险。发现了vWF∶Ag与冠脉介入(PCI)病人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将临界值设定为312.0%时,血浆vWF∶Ag预测PCI术后病人发生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诊断敏感性为94.4%,并能反映抗栓治疗后的凝血紊乱的缓解状态。
  3、采用ILACLTOP7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血浆蛋白C活性(PC∶A),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利用方差分析、q检验、ROC、?2检验、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曲线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显示,哮喘病人的PC∶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情未得到控制病人血浆中PC∶A水平高于病情被控制的患者,利用PC∶A评价病情是否得到完全控制的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80.7%。哮喘病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TNF-α、IL-8和ECP水平高于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均显著降低,可敏感反映治疗效果,对病人疾病发展和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
  4、用ILACLTOP700型血液凝固仪、颗粒过滤法和AcuStar发光分析仪测定不同类型的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HIT-Ab),用U检验、ROC、?2检验和Kaplan-Meier曲线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显示,混合HIT-Ab(定量)和IgG型HIT-Ab诊断HIT的敏感性均为100%,上调临界值均可提高两个试验的诊断特异性。合并血栓栓塞的HIT病人的IgG型HIT-Ab水平显著高于孤立性HIT病人,以2.32U/ml为临界值,高于此水平的病人在15天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概率显著增高(Log-rankχ2=56.577,P<0.001),诊断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0.0%。在HIT高风险病人中,混合HIT-Ab(定性)阳性率>混合HIT-Ab(定量)>IgG型HIT-Ab;在非HIT病人中,IgG型HIT-Ab的特异性优于混合HIT-Ab(定量),混合HIT-Ab(定量)优于混合HIT-Ab(定性)。
  5、用ILACLTOP700型血液凝固仪检测各项止血指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样细胞白介素-1,用VIDAS荧光免疫系统检测血浆D-二聚体,用U检验、ROC、Kruskal-WallisH检验、Kaplan-Meier曲线和?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显示,肝癌病人抗凝血蛋白质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PA∶A、PAI∶A、vWF∶Ag、FⅧ∶A、FIB、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肝癌病人存在多系统失衡。在临床监测中,骨髓样细胞白介素-1可作为监测肝癌疗效的敏感指标;血浆D-二聚体预测肝癌病人发生门静脉血栓(PVT)风险的临界值为549.5μg/L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67.1%,可用于对门静脉血栓风险做排除诊断。
其他文献
当今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已经能够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和基因等不同尺度水平上呈现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或功能代谢信息。然而,不同的成像模态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将不同成像模态和尺度水平上的生物医学影像信息进行融合是生物医学影像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深入开展生物医学影像融合技术研究对临床影像学诊断、病变的精确定位、放疗计划的设计、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本论文对
脑机接口研究中常利用神经电生理信号对运动参数进行解码,而将肌电作为解码对象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人、猴子等实验动物上。由于小鼠有多种基因模式可供使用,在小鼠上进行脑机接口相关研究可以为下一步进行特异性神经元神经解码奠定基础。本文作为脑机接口预研究,重点研究小鼠尾端前肢区(Caudal Forelimb Areas,CFA)、喙侧前肢区(Rostral Forelimb Areas,RFA)的局
学位
人体平衡能力是身体综合机能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平衡能力趋于下降,导致跌倒的风险越来越高。我国正处于严重老龄化的边缘,跌倒导致的老年人受伤和死亡比例居高不下。而在人体的平衡能力中,动态平衡能力相比于静态平衡能力在跌倒风险上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人体动态平衡能力的筛查对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减轻我国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通行的平衡能力测试方案仍然是量表法为主。量表法测
传统光学显微镜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其分辨率难以达到200nm以下。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成功打破了光学衍射极限,提高了光学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在各种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中,结构光照明荧光显微成像技术(SIM)的成像速度快,激光功率低,特别适合观察活细胞内亚细胞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过程。但是,用SIM观察活细胞内亚细胞结构及其动态过程仍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不仅需要荧光探针可以特异性地标记活细胞内的亚细
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发生发展伴随着复杂的病理学现象,同时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人们对此疾病的机理性研究存在众多的争议,相应的临床药物研发也是进展缓慢。此外,由于MS早期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区,使用临床常用的MRI成像技术难以实现MS的早期诊断。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靶向髓系细胞的方式用于诊断和治疗MS的策略,但如何特异性地靶向调控这些细胞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直观在体揭示这些细胞在MS病程中的
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s)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传统的身份识别技术相比,生物识别具有隐秘性高,加密性强,不易复制等优点,近些年来伴随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发展,能否使用脑电信号进行生物识别受到关注。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基于静息态(Resting-state)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等脑电信号,仅局
学位
脑力负荷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执行特定任务所付出的认知资源。研究表明脑力负荷过载或欠载都会导致人因失误,通过对操作者的脑力负荷进行监测,可以使任务执行效率和生产安全性都得到大幅提高。但在目前的脑力负荷识别研究中,识别正确率和时间鲁棒性都有提升空间。本研究拟通过多种生理信号,探索更多对脑力负荷变化敏感的特征,并利用混合特征实现脑力负荷分类识别,探究提高模型时间鲁棒性的方法。  本研究共招募了20名健康被试
随着测序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科学研究中由临床病人产生的测序数据呈指数增长,大量的生物信息数据对存储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大约每12到18个月就会增长10倍,这远远超过了摩尔定律的参考值。因此,如何消耗更少的存储和计算资源来高效地对海量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并筛选出一些重要的特征基因或具有显著差异的基因集,已经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癌
学位
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和健康。以铂类和紫杉醇为核心药物的术后化疗是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方式,在化疗初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随着化疗的实施,多数患者逐渐对化疗药物形成耐药,严重制约了抗肿瘤药物效能的发挥,是卵巢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卵巢癌产生耐药的机制并在临床上尝试逆转耐药,对于改善卵巢癌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NEK2[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DNA序列数据涌现出来,如何高效准确的分析这些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是生物序列比对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DNA序列中,碱基长度和排列顺序差异造成了DNA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不同,从本质上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就需要对DNA序列进行比对。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DNA序列比对方法,但是其运算过程比较复杂,得到的结果也不是很精确。为了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