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及特点,对可能引起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我院综合一区收治的262例(276只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术前高眼压、青光眼病史、外伤史及葡萄膜炎病史),其中单纯玻璃体切割(parsplanavitrectomy,PPV)组124只眼,PPV联合C3F8填充组(C3F8填充组)60只眼,PPV联合硅油填充组(硅油填充组)92只眼。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所有患眼术前和术后3d每天的眼压,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3d内任一时间测量的眼压值≥25mmHg。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前与术后眼压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综合分析可能与术后早期高眼压有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1.276只眼中有79只眼术后3d内发生高眼压,高眼压的发生率为(79/276)28.6%。术后高眼压的79只眼中,高眼压发生于术后24h内、术后第2d及第3d的各占69/79(87.3%)、6/79(7.6%)及4/79(5.1%)。
2.单纯PPV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4/124(11.3%)、25/60(41.7%)及40/92(43.5%)。C3F8填充组和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PPV组,二者分别与单纯PPV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3F8填充组与硅油填充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25>0.05)。
3.不同术式组术后眼压均有升高,单纯PPV组高眼压的眼压峰值在40mmHg以下,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眼压峰值在40mmHg以上的分别占各组总眼数的1.7%及7.6%。
4.在行单纯PPV的124只眼中,联合环扎及未联合环扎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5/15(33.3%)及9/109(8.3%),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的152只眼中(C3F8填充60只眼,硅油填充92只眼),联合环扎及未联合环扎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26/38(68.4%)及39/114(34.2%),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联合环扎组的高眼压发生率26/38(68.4%)显著高于单纯PPV联合环扎组5/15(33.3%),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
5.男性和女性的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44/152(28.9%)和35/124(28.2%),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95>0.05)。
6.不同原发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不同。对原发病与手术方式进行相关分析提示二者明显相关(r>0.5,P<0.01)。
7.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95%置信区间)分析显示,C3F8填充、硅油填充及联合环扎均为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005、4.960及4.654)。
8.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发生高眼压的79只眼中术后3~7天有68只眼(86.1%)眼压降至25mmHg以下。
结论:
1.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高眼压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且多发生于术后24h内。
2.不同术式术后眼压升高程度不同,眼内填充组术后眼压升高幅度较大。
3.C3F8填充、硅油填充及联合环扎均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眼内填充联合环扎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PPV联合环扎术后的高眼压发生率。
4.不同原发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不同主要是由于原发病种类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引起的,原发病种类不是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5.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一过性,经药物治疗后眼压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