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长期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肌作用及相关发生机制。方法第一部分临床实验:选择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e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给予急诊PCI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共有101例,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码,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个不同的组:(1)常规急诊PCI组:急诊PCI术中及术后不做任何特殊处理;(2)长期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组(Long-term remote limb ischemic postadaptation,LRLIP):急诊PCI术后返回病房后即刻给予缺血后处理的干预措施(实验前首先测量患者血压并记录,后使用珠海市华盈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TDFT-RIP-A2缺血适应训练仪,于左侧上肢未行桡动脉穿刺侧绑扎可加压式袖带,给予单侧上肢加压5min/放松5min×4次,压力值为患者所记录的收缩压值基础上增加40mmHg,持续共40min,每日上午及下午分别训练一次,3天后改为双上肢同时训练,持续时间共2周)。所有研究对象于PCI术前均需一次性服用拜阿司匹林300mg及替格瑞洛180mg,该方案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术前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的实施依照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指南[1,25]流程进行。入选对象均分别在PCI术前、术后12、24、48及72小时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的浓度波动;心电图记录PCI术后1h ST段回落≥70%的比例及术后24小时内新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抽血检测术前、术后次日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PCI术前及术后30日的室壁运动积分(WMSI)及射血分数(EF)变化情况。第二部分临床实验:实验操作流程同第一部分,于术前、术后2天及14天抽血化验,通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浓度,SDF-1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1)与单纯急诊PCI组比较发现,LRLIP组患者PCI术后12、24、48h血TNI、CKMB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或P<0.05),术后72h两组CKMB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72h血TNI、CKMB浓度与本组术前比较,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LRLIP组急诊PCI术后次日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较单纯急诊PCI组明显偏低(P<0.05)。(2)LRLIP组PCI术后1小时ST段下降mv≥70%的比例优于单纯急诊PCI组(P<0.05)、术后24小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术后1月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单纯急诊PCI组相比,LRLIP组术后同期血hsCRP、MDA含量存在一定水平的减低,而SOD、SDF-1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长期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施行急诊PCI的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可通过改善术后CKMB、TNI、心律失常发生、心肌功能等临床指标来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通过氧化应激机制、炎症反应机制、损伤血管修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对损伤心肌起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