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本研究将课程体系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并认为其同时包括“专业”和“个体”两个层面。论文遵循“现状分析—明确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采用调查研究法、系统分析法、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如下五个部分对如何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 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课程、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此外,还指明了论文的研究范围、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在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研究生导师三类调查问卷进行频数统计分析以及对部分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取得的成就,重点指出了课程体系存在的如下三方面问题:“不能很好地体现研究生教育本质”、“难于形成研究生个性化知识结构”、“在编制过程中存在着经验化倾向”,它们分别导致了课程体系的不合理、不适切、不科学。因此,“如何形成一个科学、合理、适切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便成为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第三部分是第三章。本章认为,探讨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赖以形成的“本质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等理论基础,这是解决目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藉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之根本。论文详细阐述了“学术探究性”、“建构主义”和“课程审议”之所以能分别成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相关理论基础的依据,并明确了它们各自对于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要求或启迪。 第四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基于上述三个理论基础,具体探讨了“专业层面”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实施和评价四个要素。认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目标可从“人格”、“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框架性设定;主张不但要关注课程体系“形式结构”的调整,更要重视对其“实质结构”进行优化;指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的目标在于形成“探究场”,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课程体系实施由原来的过于关注学科课程走向更加重视活动课程,从重视课内实施转向更为注重课外实施;在课程体系评价上,突出评价的“反馈”功能,主张对课程体系进行“全程”评价。对这四个要素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层面”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 第五部分是第六章。本章首先指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不能止于“专业”这一层面,必须继续深入到“个体”层面,即要形成与每位研究生适切的“个体课程体系”。关于研究生个体课程体系的建构,论文提出了“相关和集中”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指导下的研究生个体课程体系应以个体的学习经验与发展方向作为逻辑起点,以他们个性的发展作为设计核心,并以个性化知识格局的形成作为目标指向。在具体建构上,“学位论文”可作为这一课程体系目标设计和评价实施的抓手,而其结构设计则可采用“三维架构”的空间结构设计以及“双螺旋”的时间结构设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