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从美国、欧洲、日本转向了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全球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美中两国经济的增长。然而,在中美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两国贸易关系及投资关系都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对于中美经济关系失衡的分析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论文分五部分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失衡作了研究和分析。
论文的第一部分(即引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该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概述了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归纳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文章的创新之处。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中美经济关系失衡的主要表现的分析。作者认为,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的迅速扩大对两国经济产生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即中美贸易的内在特征导致中国付出了更高的成本,而美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在中美投资关系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投资地位由负债国变为债权国,美国则日益获得大量的资金流入,其结果是美国的经济可以保持低通胀的增长而中国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面临巨大的风险。随着对中美之间贸易与投资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中美经济之间的商品流动与资本流动有着密切的循环联系,即中国通过不断扩大对美国市场的产品出口,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之后又把所积累的美元重新投入到美国资本市场,购买美国的债券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提供资金,并获得低风险的稳定收益;美国获得资金弥补美国的贸易逆差的同时,美国的消费需求增长又进一步吸纳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产品出口,美国又通过对中国投资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因此,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第三部分中,围绕中美经济关系的失衡根源于其金融关系的失衡这一论点,对于中美经济关系失衡中存在的“双循环”体制进行因为分析。具体来说,中美经济关系的金融因素分析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美国“金融国家”与中国“贸易国家”的不对称格局;第二,美国借贷型经济增长模式与中国投资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第三,中美两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第四,中美之间窄幅浮动的汇率制度及其影响下的两国利率趋同。首先,美国是个典型的掌握着金融霸权的金融国家,相对而言,其他后期的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属于“贸易国家”。美国作为“金融国家”的特殊地位及优势和中国作为“贸易国家”的困境是导致中美经济关系失衡的内在因为;其次,美国借贷型经济增长模式与中国投资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导致中国对贸易的依存度极高而美国对资产的依存度极高;再次,中美两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造成了资金从金融发展落后的经济体流向金融发达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经济体更可能出现经常项目顺差。最后,中美之间窄幅浮动的汇率制度使得两国利率出现趋同的迹象,并对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与失衡产生重要的影响。
论文的第四部分就中美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问题展开分析。对于学术界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及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中西方学者认为“双循环”体制可持续与不可持续的观点及其理由。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即中美经济失衡在短期内难以调整并达到全球范围内的动态均衡,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自身的缺陷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使得中美经济失衡在长期内不可持续。
在以上有关中美经济失衡的金融因素以及失衡可持续性的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的第五部分就中国如何根据中美经济关系本质的变化,在中美经济失衡可持续的阶段内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经济平衡发展的理论框架,寻求保持内外部均衡的发展战略,制定中国和美国经济的互动战略进行了研究。具体战略调整包括:及时调整“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转变金融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储备战略和及时调整对外引资战略。这样才能以渐进的方式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减少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及调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