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eC上P波Bc**介子产生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ongdaxigo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在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NRQCD)的框架下研究了大型强子-电子对撞机(LHeC)和未来环形电子-质子对撞机(FCC-ep)上P波激发态B**c介子的光产生。LHeC和FCC-ep是最近提出的新一代电子-质子对撞机,它结合了强子对撞机和轻子对撞机的优点,即高亮度、高对撞能量和干净的背景。这些优势使得这些平台非常适合进行对Bc介子的研究。  重夸克-重反夸克束缚态系统是研究微扰和非微扰QCD的理想平台,因为双重夸克介子系统中两个重夸克的运动是非相对论的,可以用NRQCD理论来研究。在双重介子家族中,Bc介子是唯一一个显含味道的介子。它主要通过弱相互作用进行衰变,因而有相对较长的寿命,因此Bc介子对于研究QCD势模型和理解双重味夸克束缚态系统的弱衰变机制都很有帮助。  Bc介子首先由CDF实验组在1998年发现,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许多实验组,特别是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与此同时,理论研究也有很大进展,有很多工作研究了Bc介子在强子对撞机上通过胶子-胶子聚合等的直接产生,以及通过W玻色子,Higgs粒子或top夸克衰变等的间接产生。Bc介子在高亮度的Z工厂和国际未来直线对撞机(ILC)上的产生过程也同样被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在这些对撞机上可以产生相当可观的Bc介子,因而可以很好地进行Bc介子的研究。  目前,在强子对撞机上已经收集了足够多的Bc介子事例,然而如果想深入了解它的性质,我们就必须要对更多的事例进行分析。因此,除了强子和轻子对撞机,我们还想知道是否还有其它类型的对撞平台可以产生可观的Bc介子事例,进而进行Bc介子的研究。轻子-强子对撞机也可能是研究Bc介子性质的重要平台。  强子-电子环形对撞机(HERA)是世界上第一代轻子-强子对撞机。在HERA上,电子被加速到27.5GeV后与0.92TeV的质子相互碰撞。H1实验组报道了大量的对J/Ψ介子的弹性和非弹性的光产生的测量工作,然而,HERA实验没有发现Bc介子的信号。这主要是由于HERA上对撞能量和亮度不高(L~1031cm-2s-1。)  最近,人们提出了一个新一代的轻子-质子对撞机——LHeC(后续的FCC-ep)。LHeC设计采用60GeV的电子束(后续升级到140GeV)去对撞LHC上7TeV的质子束。我们在NRQCD的框架下研究了在LHeC上P波激发态的B**c介子(1P1和3PJ,J=0,1,2)的光产生。通常,对于光产生过程,因为胶子巨大的亮度,人们认为e-+P→γ+g→B**c+b+(c)子过程是电子-质子对撞机上的主要贡献。但是根据对S波Bc介子在LHeC的产生的研究表明e-+P→γ+c→B**c+band e-+P→γ+(b)→B**c+(c)在低端pT部分占主要贡献。因此,对于这些反应道,需要对它们的总截面、微分截面以及不确定性进行细致的处理及讨论。在对所有子过程求和后,我们得到在对撞能量√S=1.30TeV,亮度为L=1033cm-2s-1的LHeC对撞机上,一年大概可以累积(2.48+3.45-1.55×104B**c(1P1),(1.14+1.49-0.82)×104B**c(3P0),(2.38+3.39-1.74)×104B**c(3P1)和(5.59+7.84-3.93)×104B**c(3P2)个事例。这样可观的事例使得我们有机会在LHeC上研究P波激发态B**c介子的性质。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  本文首次在NRQCD的框架下,在LHeC上P波B**c介子的产生过程做了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在LHeC和FCC-ep上P波B**c介子的贡献可以占到基态的20%,这是不可以被忽略的。不仅如此,在LHeC和FCC-ep上可以产生大量的B**c事例使得人们有可能直接观测介子的激发态,这对了解(c(b))束缚态的质量谱以及检验势模型都很有帮助。
其他文献
种群的栖息地扩张过程可以减轻群体内部的竞争压力、给种群带来新的生存资源甚至帮助种群应对气候变化。因此在自然环境持续变化的情况下种群的扩张能力对种群的存活至关重要
N2O是重要的温室效应大气分子,它还是氮氧化物 NOx的前驱体,后者在平流层臭氧化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与稀有气体原子( Rg)间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量子纠缠已经得到物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而环境对量子纠缠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考察了两量子位纠缠演化特性与库的谱密度的关系。  我们探究了在具有
近年来,极值统计理论和Schramm-Loewner evolution理论的出现为研究粗化表面的动力学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模拟离散生长模型以研究表面界面的标度行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基于极值统计理论和Schramm-Loewner evolution理论,采用动态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离散生长模型的动力学标度性质。首先,基于极值统计理论,数值模拟了1+1维Wol
学位
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制造成本低、具柔性和可大面积制造等无可替代的优点成为光伏太阳能科研的热点。然而,要想使有机太阳能真正成为商业化的商品,其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必须取得极大地提高。本文介绍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常用材料及器件中光致电子的转移机理,通过在活性层内掺杂金属纳米铝粒子及荧光淬灭剂,研究了掺杂物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
利用高纯Zr、Cu、Ni、Al、Ti元素,采用高真空熔炼法和旋淬法制备Zr52.5Cu17.9Ni14.6Al10Ti5(at.%)金属玻璃条带,将样品在403、503、553和593K退火15分钟。通过在NaCl、NaOH、HCl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物体监控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移动物体监控在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视频监控大多只是
颗粒流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流动性质不同于普通的气体、液体流体。颗粒流通常被分为稀疏流和密集流状态,而且相互之间还存在有转变。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外
由于拥有与常规块体材料不同,甚至相反的物理特性,纳米材料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而多样的物理与化学性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温高压状态下物质的粘性系数是凝聚态物理、地球深部动力学以及武器物理等领域中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参量,但还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测量极端条件下物质(尤其是非金属材料)的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