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水土保持改变了农业系统自身原有的动态演变轨迹这一事实,通过描述性分析初步明确其要素构成及主要影响要素;然后立足于系统论,将对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影响比较大的水土保持要素融入其中并视为一个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水土保持系统和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及其子系统耦合演变过程进行了量化和分析,在两个层次上对互动过程做出阶段划分,明确了两者耦合作用关系及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水土保持、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各项指标体系,引用DEA模型对安塞县历年来以及各乡镇分别进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并运用DEA非有效单元投影分析对研究区进行了纵向的时间比较和横向的区域比较,给出了指标的调整方向和调整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策略。(1)随着以人类活动因子的逐渐强化而不断推进的水土保持工程,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土地利用结构等等,促使农业资源产业系统结构、状态不断改变。另一方面,农业系统内部资源结构的调整和以此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避免了粗放型生产方式,为稳固水土保持成果,促进其进一步实施建立了基础。(2)运用耦合度模型将水土保持和农业资源‐产业耦合系统演变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Ⅰ.水土保持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协调化发展阶段、Ⅱ.水土保持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耗损发展阶段、Ⅲ.水土保持系统退化限制农业发展阶段、Ⅳ.水土保持系统退化农业系统掠夺式发展阶段。安塞县先后经历了第Ⅰ、Ⅱ阶段,目前处于第Ⅱ阶段,Ⅲ、Ⅳ阶段在研究时段内并未出现。安塞县1984~2007年,水土保持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耦合度为0°<θ<20°,处于协调化发展阶段,而农业系统内部分别经历了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系统协调化发展期(1984~1999年;0°<α<60°)、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系统发展失衡(产业发展滞后)期(2000~2004年;270°<α<360°)、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系统发展失衡(资源利用滞后)期(2006~2007年;120°<α<150°);2008~2010年,水土保持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耦合度为336°<θ<354°,农业资源与农业产业系统耦合度为110°<α<120°,即水土保持成果得以巩固,但农业资源利用滞后。根据其现实状况和可能发展趋势,在未来极有可能出现180°≤α<270°,即农业资源产业系统衰退期,因此,需要农户行为优化和政府政策科学导向,尽可能降低该时期出现的概率。(3)运用DEA模型对安塞县以及各乡镇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技术效率呈现出无规律波动,规模效率多呈现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变。前者说明安塞县的农业生产经营发展状况一般,农业资源配置率不高,对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农业资源的配置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但合理度不高;后者说明农业资源分散导致其规模效率较低,无法适应新技术、新水土保持政策背景下农业的发展需求;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地理区位条件等相关,2010年南部农业资源利用率较高,中北部虽由于水土保持措施使得环境改善、资源增加,但将资源量转换成农业产出的效率不如南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进行DEA非有效单元投影分析及对区域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给出了指标的调整方向和调整量,具体来说,林草地占农用地总面积比重应下调1.6个百分点,而林牧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4个百分点;砖窑湾乡农业产业结构可作为建华镇农业发展的参考对象。基于此,安塞县要结合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在完善产业链网结构的同时可通过建设农村土地市场和明晰林业产权等手段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保证资源与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