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吸纳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shuo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具体来说,是从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个角度,运用现代经济学静态和动态均衡分析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进行拓展分析,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作了相应的实证分析,从而较系统地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制约因素,为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章节安排上,论文共分为5章:第1章在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的前提下,指明研究对象、界定有关概念;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在说明文章创新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第2章是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的理论分析,本章将“成本-收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分析过程,以其为立脚点和理论基础,分别对托达罗的成本-收益理论、斯蒂格勒的搜寻理论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拓展分析;第3章是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章在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共同吸纳模式并给予解释说明,该模式浓缩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吸纳渠道;第5章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本文的创新点有:(1)理论拓展分析中,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假设条件和变量。(2)通过建立多元对数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替代变量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化、户籍制度、社会信息网络、非国有部门就业率等制度和市场有关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3)在理论拓展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共同吸纳模式。
其他文献
文章简要介绍了互联网协议的第6个版本(IPv6)提供的新特性,并且在研究现有IP网络中网络层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安全特性,并就IPv6在实施
“批判性思维”一词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十分时髦的术语。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都在讨论批判性思维。但是,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其逻辑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目前学界对
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是合作社获取竞争优势、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创新风险。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创新的特征,从合作社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三
在对昆明中小型制造业物流服务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制造业物流服务存在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建议措施。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
使用横断历史研究这一元分析方法,基于78篇采用SCL-90自评量表的研究报告,分析了1991—2014年间共28,816名农村教师在该量表九项因子上的数据,以此探究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心
为当年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过程中拆建失当,或被忽视放任其衰败等现况思考行之有效的出路。通过阐述对吴良镛教授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的涵义,结合目前旧城现状对其进行延伸,归
本文在分析“花儿”歌词注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摭拾数例,以古代文献、现代西北方言和民俗为参证,指出“花儿”歌词注释应注意三点问题:应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语词训释方言词语:应使用
<正>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简称农地股份合作社),以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运用股份合作的机制,组建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是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胆
为了使住宅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对住宅进行弹性设计, 从而提高住宅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