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具体来说,是从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个角度,运用现代经济学静态和动态均衡分析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进行拓展分析,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作了相应的实证分析,从而较系统地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制约因素,为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章节安排上,论文共分为5章:第1章在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的前提下,指明研究对象、界定有关概念;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在说明文章创新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第2章是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的理论分析,本章将“成本-收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分析过程,以其为立脚点和理论基础,分别对托达罗的成本-收益理论、斯蒂格勒的搜寻理论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拓展分析;第3章是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章在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共同吸纳模式并给予解释说明,该模式浓缩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吸纳渠道;第5章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本文的创新点有:(1)理论拓展分析中,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假设条件和变量。(2)通过建立多元对数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替代变量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化、户籍制度、社会信息网络、非国有部门就业率等制度和市场有关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3)在理论拓展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共同吸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