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下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群体文化复杂化、个体文化多元化、学校文化单一化的整体趋势,在此背景下,挖掘符号意义形成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的尝试也受到越来越多实践者和研究者的青睐。然而,这种基于符号意义开发的学校文化建设也面临着符号选择困难、意义挖掘流于表面、符号滥用、特色不明、区域差异明显等现实困境。探究其成因、反思其得失,令其在今后学校文化更新与建设中更好地释放意义、价值和精神能量,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群体文化复杂化、个体文化多元化、学校文化单一化的整体趋势,在此背景下,挖掘符号意义形成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的尝试也受到越来越多实践者和研究者的青睐。然而,这种基于符号意义开发的学校文化建设也面临着符号选择困难、意义挖掘流于表面、符号滥用、特色不明、区域差异明显等现实困境。探究其成因、反思其得失,令其在今后学校文化更新与建设中更好地释放意义、价值和精神能量,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由于文化是以符号为载体的,因而本研究从符号的相关理论视角入手,聚焦以名人为对象的符号意义生成学校文化的具体个案,重点探讨以下几点问题:(1)在一些以文化历史名人命名的学校中,其人名如“夏衍”、“茅以升”等作为一种符号具有哪些特殊的涵义和特征?为什么要在学校文化中“嵌入”这样的名人符号?(2)学校怎样挖掘以及拓展了这些基于名人的符号意义?符号意义又是如何渗透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管理的方方面面的?(3)基于“夏衍”、“茅以升”这类名人符号所形成的学校文化有什么特色?带给师生、学校及社会什么影响?(4)目前依托名人符号等文化符号生成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名人符号生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选用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所选取的两所以文化名人命名的具有一定学校文化特色的案例学校的55位学校管理层、普通教师、学生及家长开展深度访谈,并辅之以观察法、视频分析、文献分析等方式,利用多方数据增强案例的代表性及材料的可信度。具体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步骤展开:(1)搜集并分析关于符号理论、意义与学校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整理出与研究问题及目的相关的理论,作为全文分析的理论基础;(2)在预访谈后拟定针对不同群体的访谈提纲,在约定的时间及地点通过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和群体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对55位不同群体的访谈对象进行正式访谈。(3)进行数据整理,挖掘“符号-意义-文化”的具体生成过程;(4)分析并总结以名人符号为载体生成的学校文化的价值及困境,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更好地依托其创新学校文化的建议及对策。基于符号及文化相关理论和学校自主探索的实践案例,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性认识:符号概念及理论在一些学校文化建设中已被无形融入,这些学校通过依托自身独有的文化符号融入物质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从而生成特色;分析两所以文化名人命名的学校其文化建设的案例发现,以符号为依托的学校文化生成存在一个共性过程,即“符号创设-意义生产-意义交换-意义共享”;从普遍性去考虑,学校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人-符号-意义-文化-人”的循环。由“人”这个主体出发,利用各类符号形式生产出最适宜的意义,并通过在环境、制度、活动中的不断互动而进行交换,从而被群体认同为共享的意义,进而凝聚为学校文化,再不断影响人;以文化符号为基点生成的学校文化在个人、学校、社会层面具有多种教育价值。主要包含真实榜样引领、品质能力塑造、理念价值形成、符号品牌影响力扩大、办学特色形成、优质学校建立、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传承等。尽管如此,我国中小学文化建设进程中对文化符号的发现、挖掘、凝练和应用,仍处于自发探索阶段,其深化与拓展同样面临诸多尚待继续破解的难题。例如符号意义合理及深度挖掘困难、顶层文化设计及拓展困难、学校文化落地及渗透困难等。因此,为促进学校文化特色化发展,帮助学校自主生成一条个性化之路,研究建议:合理挖掘多种符号,贴近当代儿童生活;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寻求社会高效合作;依托课程渗透文化,推动师生价值认同;拓展文化发展空间,融合地域文化创建品牌,建立“一校一策”,带动文化辐射。
其他文献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学阶段是学生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期盼越来越高,而时代环境的变化和优质教育的诉求也有中学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都需要中学校长文化领导力的引领。在最新的颁发的《校长专业标准》中,均把“营造育人文化”作为中学校长的专业职责,进一步强调了要提高校长的文化领导水平,亟待对校长文化领导力的开展深入研究。本研究主张从学校文化
在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深深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个人信息在科技的创新应用中日益发挥出基础性的巨大的资源性价值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大数据开发挖掘所带来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公民的信息权益正受到一定的威胁;同时使得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信息利用之间利益冲突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趋势。目前国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人信息权内涵及其具体保护措施等
随着21世纪初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地区适学年龄儿童不断减少且存在流出严重的现象,导致农村地区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出现了大量小规模学校,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与痛点。但随着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小规模学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基于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
失业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尽管马克思没有关于失业问题的著作,但在《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经典著作中都对失业问题有过相关论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不变资本增加、可变资本下降,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失业让工人阶级忍受贫困和奴役,同时作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对资本主义
现存徐偃王传说的结构由八项功能组成:“奇异诞生”,“接受考验”,“通过考验”,“成为首领”,“战败”,“逃亡”,“建设当地”,“死后成神”,这些功能以徐夷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为历史根源。自少昊时代起至西晋末年晋室南渡,功能的数目随着徐夷发展阶段的更迭而逐渐增多。但直至当代,八项功能的排列顺序仍保持不变。本文第二章探讨了第一、二、三项功能的产生与演变。徐偃王传说最初只是流传于徐夷内部的祖先诞生传说,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技术蓬勃推进的前提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世界性问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年人逐步摆脱了“只存钱不消费”的老印象,其消费水平呈现上升趋势,需求开始向高层次、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信息社会的老年人不可避免地暴露在更多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中。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是否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诈骗信息乃至所有新鲜信息
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教师评语作为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评语研究日益成熟,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但仍未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本研究采用情感分析的方法对教师评语中与学生学习力和评语类型相关的情感因素进行提取,旨在探讨面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社会特征、性质及命运的理论建构,这一理论的生成历经了由“雏形初具”到“全面论述”再到“完善发展”三个阶段。通过对《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及《跋》等著作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始于对印度历史命运的讨论;在明晰亚细亚农村公社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优秀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的精神风貌,是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必然坚持和弘扬的精神品质,更是广大大学生肩负起历史重任与时代使命所必需的精神品质。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力量,应勇于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以强大的奋斗精神作支撑,脚踏实地,顽强拼搏,担当有为,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个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争做新时代的
教育公平通常被视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主要是集中在分配层面,关注的是如何确保教育机会或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而比较少考虑这一分配过程背后主体之间互动带来的公平问题。尤其是在课堂情境中,教师不仅要在不同学生之间分配教育善物,而且要维持与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公平。当前有关互动公平的研究多是基于企业等组织环境的考察,少有针对课堂情境的探讨,也缺少实际测量课堂师生互动公平的模型、工具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