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古诗文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相比于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学古诗文的内容增多、难度变大,对学生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的中学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片面、静止地看待教学活动,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诸多不良惯习。而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惯习理论作为一种以发展、联系的眼光剖析社会问题的理论工具,能为中学古诗文教学的改进与研究提供更为真实的反映教学矛盾与规律的理论体系。基于此,本文依托惯习理论这一独特视角对中学古诗文教学展开研究。布迪厄在惯习理论中指出:惯习来自于个人与群体的长期实践活动,而惯习不是孤立存在的,场域、资本与惯习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共同构成惯习理论的三大核心要素。基于此,本文依托惯习理论中的三大核心要素,从惯习、场域、资本三个方面将古诗文教学影响要素分为思维特征惯习、心理意识惯习、文化意识惯习、场域、资本五个部分,从而为后文进一步的古诗文教学调查和分析奠定框架基础。古诗文教学是古诗文实际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几所中学的中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教师古诗文课堂上的实际教学情况展开调查,以惯习理论为依托,探究当前中学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发现,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中课堂沉默现象较为严重、学生思维特征存在自主性弱、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性不强、教师的言语艺术修养不足等。基于对惯习理论视角下古诗文教学影响要素的划分以及当前中学古诗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笔者对当前中学古诗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思维特征惯习层面,教师存在忽视学生对古诗文的自主解读以及忽视古诗文教学语言中思维特性的教学惯习;在心理定势惯习层面,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习心理定势的双重性影响把握不足,一方面教师未能对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在文化意识层面,主要表现为古诗文教学中长久以来的“重言轻文”的文化意识惯习。而从场域和资本层面来看,教师古诗文教学语言的不当和对古诗文教学场域的营造不足也对中学古诗文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最后一章基于前文对于中学古诗文教学现状和成因的分析,以惯习理论视角下古诗文教学影响要素的构成为依据,将教学策略分为三个部分并佐以案例分析。第一部分主要从思维特征、心理定势和文化意识三个方面围绕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教师和古诗文篇目提出挖掘古诗文语言中的思维特性、教学中注重“文言结合”等策略;第二部分从资本层面入手,围绕惯习理论中资本的内在化形态和具体化形态要素提出教师的教学言语的“言行合一”和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等策略;第三部分从场域要素入手,针对引导学生的心理“入场”、“在场”提出相关策略,并结合古诗文特性提出主题串联的群文阅读文化场的营造和善用教学“留白”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