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关于会计学的研究热点频出,但在近些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异军突起,成为会计理论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无数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在不知疲倦地研究。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公司市场价值相关性较高的信息,帮助投资者敏锐的了解投资价值,从而帮助投资者作出理性决策,基于此,公允价值计量就成为现今重要的计量选择,也已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公认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最新的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共同列为五种计量属性。这一举措象征着我国在会计准则方面与国际接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对于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重新启用公允价值计量是这一次会计准则更新最重要的内容,也表明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信心。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且引起了金融界乃至政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范围,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包括金融界内引发了新一轮关于是否应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2008年10月1日,美国60多名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证监会,强烈要求监管者立即暂停公允价值计量。而在10月3日众议院通过的《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第132条授权美国证监会可以在其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停止执行157号准则等规则。面对金融界对公允价值准则的指责,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则认为,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机构放贷标准过低,管理不严格造成的。而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揭示出这些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带来的恶劣影响促使人们对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得国际会计准则针对其缺陷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我国运用公允价值所引起的效应必然与国际公允价值的运用相互影响。公允价值的运用能否有效地推动我国会计准则获得国际会计领域的普遍认同,对于中国会计学界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关注和研究任重而道远。公允价值在我国历时四年多的应用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表现更为突出。本文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现状。第二章、理论分析。主要对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第三章、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列出现行公允价值计量在准则中的主要应用范围,进而分析了公允价值在几个准则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起到的负面作用,进而剖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不足之处,最后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问题。第四章、金融危机发生后社会对公允价值的评价。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后社会各界对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关系的不同观点。第五章、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改进建议。通过以上的公允价值理论基础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改进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剖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和存在的缺陷。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对公允价值进行探讨,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公允价值在中国的运用能否有效地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领域的普遍认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