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税收征管优化意义 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依据税法指导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并对纳税人应纳税额征收入库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十五”时期,中国税收收入共计109217亿元,年均增长19.5%,五年翻了一番多,税收征管因素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国的税收制度一般由国家和政府(财政部)制定,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工作主要是执法和部分司法活动,因此,对于基层税务机关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在税制框架内依法征税,尽力缩小税源与实际征收额之间的差距,提高纳税遵从度。在税制不变的情况下(税制通常具有相对稳定性),税收征管效率与质量直接决定国家财政收入和整个社会纳税遵从度的高低。 税收征管日益受到国际国内政府、学者和税务当局的重视,我国税收征管涉及百万税务大军,研究“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下的税收征管的优化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给税收征管带来严峻挑战,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加大了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纳税人数量增加、类型多样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税收征管理念需要与时俱进,税收征管手段和方法有待变革,税收征管优化机制亟待创建。 二.我国税收征管主要存在效率和服务两大现实问题 税收征管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所需要的经费预算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收入,因而它没有能像企业那样追求效率。税收征管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依法征税的固定性,因此也缺乏服务动机和意识。 税收征管组织沿用了公共部门的科层制组织结构,组织内划分不同等级和职能,以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业务范围、工作程序、行为标准,这种极端化的制度管理完全有可能把税收征管人员培养成规章制度的奴隶,由此造成效率损失;科层制组织有追求官僚最大化倾向,机构膨胀、思想僵化、人浮于事现象不可避免;而依靠组织赋予的权利层层传递信息,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不能及时应对纳税人需求,必须进行结构性变革,调整组织机构,简化管理层级,下移服务重心,建立扁平柔性组织。 与科层制组织结构相适应,税收征管业务流程以职能为导向,其特点是局部最优、整体较差。税收征管机构内部职能部门多,各职能部门条块分割,信息重复采集、交流不畅,业务流程长,征管程序繁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多头找,纳税人办理纳税事项要跑多个部门,增加了征纳双方成本。信息化建设是税收征管的有力支撑,它可以帮助税收征管组织打通部门界限和分割,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建立有利于税收征管和纳税人服务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目前税收征管信息化还存在平台不统一,信息利用率低,还无法进行数据挖掘、整个社会公共网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也必须进行工具层的变革,改变原有做事方式方法,对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再造,以及进行物质、技术、制度层面的其他相关优化措施。运用这些物质设施、采用这些技术手段、执行这些制度和规则对完成税收征管目标不可或缺,而深层次的征管改进和优化涉及到价值层面的变革,要靠优秀的税收征管文化来实现。 税收征管文化是围绕税收征收管理活动而形成或体现出来的精神理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功能。标准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并不是税收征管的充分条件,这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从国外引进标准规则和统一做法而并不成功的原因所在。俄罗斯联邦税收与关税局局长伯斯说“没有哪个国家的人们高兴纳税,但由于其税收文化,他们确实纳税了”。税收征管文化将从不同维度渗透到税收征管优化的每个环节,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理性与自觉的升华。 经过税收征管组织内部结构变更,税收业务流程、税收征管方法和技术创新,税收文化的积淀和培养等局部优化,征管效率和服务质量会大大提高。但是从税收征管全局来看,税收征管活动还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相关税收征管机构、税收征管人员、纳税人和社会,他们是那些没有其支持税收征管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的群体,是那些能够影响征管目标实现,或者受征管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利益相关者作为税收征管的多元参与者,需要税收征管组织识别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确定利益优先顺序予以激励,否则必将成为征管改革的严重羁绊,导致效率损失和服务错位。 三.税收征管优化 我国税收征管长期以来过分集中于税收收入规模和速度,过于注重税收的强制征收,片面认为征税权力是否用足是决定税款流失多少的关键,过分相信征管能力,强调倚重稽查力量,在一定时期对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经过征管改革的深化,大部分纳税人能够正确履行纳税义务,选择税收筹划来规避税收,即便存在部分不守法的纳税人,单靠税收征管机构拉网式查处办法恐怕很难奏效。据有关测算,一份纳税服务方面的努力,相当于50份税务稽查方面的收获,因此稽核文化被不约而同地抛弃,世界税收征管改革从“监督打击型”朝着“管理服务型”转变,税务局变成了“服务局”,纳税人改成了“顾客”,税务局长成为“经理”,税务行政管理成为“商务管理”,通过加强纳税服务,税收征管取得明显效果。 目前关于税收征管的前沿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税收征管效率、税收征管模式、第三方义务、源泉扣缴、纳税人权利、纳税人遵从、发票控税、逃税制裁模型等。而税收征管的理论框架、为纳税人服务、税务代理、纳税理性和纳税人行为分析、税收处罚、征管信息化、税源监控、分类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征管私有化等理论都有待完善。国内关于税收征管的文章和著作主要是税收职能、税收法制管理、税收征管体制、税收基础管理(税务管理)的研究和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税务行政管理方法等的介绍。税收征管研究起步也比较晚,还不深入,最近几年税源管理的研究有些硕果,税收征管模式较多参考国外现行征管做法,征收管理活动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各征管部门之间内在融合和系统集成普遍缺失,税收征管活动对税收利益相关者也考虑得也不周全。 本文试图从税收征管实践角度,针对具体税收征管活动,对如何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如何为纳税人服务为目标,进行探索性研究。参照西方国家税收征管研究的成果,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工商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从组织结构、征管流程、税收文化等的整合谋求税收征管组织内部征管目标的实现。以谋求税收征管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整体解决方案,考虑政府、纳税人和税收征管机构等不同利益相关人,不断优化税收征管。本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和系统研究的方法。通过考察税收征管的历史演变,力求探索税收征管规律,挖掘出对现今仍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原则和方法。通过与各国、各类型税收征管的比较,扩大视野,鉴别优劣,汲取经验,促进我国税收征管的改革发展。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综合考察各征管要素,统筹全局,积极推进税收征管各环节的优化。 四.篇章结构和内容 如果把本篇文章视作一个生物体(人体),其骨架及关键器官主要有骨骼系统税收征管组织结构,神经系统税收征管业务流程,消化系统税收征管文化,眼睛和大脑税收战略使命,心脏和循环系统税收征管活动,以及政府、纳税人、人力资源、领导者等生物体不可或缺的肌肉系统、呼吸系统,这几种功能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税收征管优化首先是每个组织系统的优化,每个组织系统都要与其他组织系统产生共振并相互协调,从而达到整体优化。 导论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前人研究与本文试图创新之处、写作难点、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一章税收征管历史沿革。通过中国古代税收征管史、国外税收征管演进以及纳税人权利和地位分析,总结税收征管本质,并借鉴仍具有指导意义的优秀管理经验和方法,指导我们今天的税收征管实践。 第二章税收征管的理念、特点和主要问题。税收征管由收入型、监督打击型向纳税服务型演进,效率和服务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税收征管还具有公共管理和工商企业管理的双重特征,需要运用新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有碍效率和服务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征管文化、利益相关者等问题。 第三章税收征管组织结构。分析国地税分设的积极效应与可能损失,现行税收征管组织结构情况,建立扁平柔性组织、税收征管运行保障及组织载体。 第四章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分析税收征管流程现状进行,梳理出以职能为导向的流程弊端,提出以流程为导向的再造方略,为未来以纳税人为导向的“移树就堂”流程做铺垫。通过江苏淮安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再造案例,探讨流程再造的可能性和改进意见。信息化是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再造的依托工具,金税三期为流程再造提供了广阔平台和支撑。如企业流程再造一样,税收征管流程不可能一造就灵,需要组织、文化、人等各环节的衔接与配合。 第五章税收征管文化。介绍传统税收文化、组织文化、纳税人意识、文化冲击和滞后对税收征管的影响,从文化建设角度谈纳税服务,把纳税服务作为根植于心的一种精神,提高纳税人意识和政府用税监督,打造学习型税收征管组织,形成为实现税收征管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精神。 第六章税收征管利益相关者。税收征管各利益相关者目标与税收征管整体目标不尽一致,本章探讨如何对纳税人、税务人员、政府和上级税务机关、税务代理等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激励,合理协调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和谐税收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