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病原之一,可危害鸡、鹅、鸽等多种禽类。有报道显示,不同禽源的APMV-1分离株的毒力及其相关基因、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对APMV-1各种不同禽源分离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这对于探索病毒的进化及其在不同禽类之间感染与传播的机制、以及疾病的有效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用RT-PCR技术分别对gxc1(鸡源)、gxc48(鸡源)、gxp35(鸽源)、gxp40(鸽源)、gxgf47(珍珠鸡源)、gxt54(画眉鸟源)、gxpc52(孔雀源)、gxq55(鹌鹁源)、gxg44(鹅源)的NP基因的N端进行扩增、测序和比较分析,并分别绘制其系谱树。结果发现,gxp35和gxc48在.NP基因序列1647nt~1648nt了插入6个碱基,其它6个分离株没有发现这一插入;同源性比较,除了gxp35和gxc48与其它分离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6.4%,其它毒株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达99.8%;根据分离株NP基因5′端非编码区序列绘制的系谱树,证实gxp40、gxg44、gxc1、gxpc52、gxgf47、gxq55、gxt54在一分支上,其余2个分离毒株gxp35、gxc48和浙江分离株ZJ1则属另一分支。另外,根据NP基因编码区后段110个氨基酸所绘制的系谱树发现,各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与采用NP基因5′端非编码区序列绘制的系谱树相吻合;还发现未多出6个碱基的6个分离株在NP基因第401~第410位的氨基酸序列相同:NTTQQEPPS;而多出6碱基的2个广西分离株及GenBank上发表的其它7个毒株,在其NP基因第401~第407位的氨基酸序列相同:STTHPE。 制备gxgf47、gxt54、gxpc52、gxq53(鹌鹑源)、gxc1、gxp35、gxg44和疫苗株C30的灭活油乳剂苗并用于鸡、鹌鹑、鹅和鸽的免疫保护试验。免疫后4周测定试验禽的NDV效价,并于5周攻毒。对鸽而言,4周时的抗体滴度为9.00~10.0。攻毒结果:gxp35免疫组在gxc1、gxp35、F48E8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