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处理对水稻种子活力及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水稻种子播种性能,本文以6个水稻品种(早稻:中早39、两优早17,中稻:黄华占、望两优1133,晚稻:湘晚籼13号、玖两优47)为供试材料,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1、2、3、4、5分钟)的超声波(20kHz-100 kHz)处理,以期初步确定超声波处理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筛选适宜的超声波处理时间;同时以4个水稻品种(中早39、黄华占、两优早17、望两优1133)为供试材料,种子先经适宜时间超声波处理,幼苗(1叶1心)再经3天6℃低温处理,初步研究超声波处理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超声波处理能够提高早稻、中稻、晚稻种子活力,其中处理时间以2分钟最为经济有效。与对照(CK)相比,2分钟超声波处理的种子标准发芽试验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低温发芽试验、老化发芽试验、淹水发芽试验和人工老化种子标准发芽试验的发芽率显著提高。(2)2分钟超声波处理能提高水稻种子田间出苗率。与对照(CK)相比,2分钟超声波处理的种子田间出苗率,中早39和两优早17(早稻品种)分别提高4.2%和4.8%,黄华占和望两优1133(中稻品种)分别显著提高4.6%和5.8%,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和玖两优47分别显著提高6.1%和5.4%。(3)初始发芽率能影响超声波处理效果,当水稻种子初始发芽率为61.5%—73.7%之间时,水稻种子经超声波处理后的发芽率提升幅度为11.8%—18.0%,而初始发芽率达85.7%以上时,水稻种子经超声波处理后的发芽率提升幅度相对较小。(4)超声波处理水稻种子可提高幼苗的抗冷性。当幼苗1叶1心时经3天6℃低温处理后,与不处理种子(CK)相比,超声波处理种子的幼苗根干重显著提高,苗干重、根数、根长、苗高、苗粗和物质转移率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幼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幼苗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降低幅度较小,根系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种子活力,且对不同生态型水稻(早稻、中稻和晚稻)品种均有效,其中超声波最佳处理时间为2分钟;同时超声波处理有利于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性。
其他文献
曲阜孔姓人口约占五分之一,位于鲁西平原与鲁中山地的接合处,隶属济宁市。全市面积899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这座鲁西南的城市,已具有5000年的悠久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中国
建始“南乡锣鼓”是流行于建始县高坪、三里、龙坪、等乡镇以及巴东县大支坪等地的民间器乐。而建始“南乡锣鼓”起源于郭氏家族。本文将研究的对象定为郭家班,也是建始“南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聚苯胺(PANI)由于掺杂机制独特,而且在环境中结构相对稳定,成为有机热电材料研究的热点。但聚苯胺的热电性能依然较低,本文主要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出能够自支撑的SWCNT/PANI柔性复合热电薄膜,探究后处理、溶剂、PANI的掺杂态以及SWCNT含量对复合薄膜热电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SWCNT/CSA-PANI复合材料,探究了不同CNT含量及不同聚合时间的PANI对复合薄膜热电性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信息素养已逐渐成为每个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不再是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它将发展成为满足信息社会需求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不涉及考试,导致存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忽视问题,传统教学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上基本没有实质性改变。在此背景基础上,笔者
目的:通过测定十二指肠溃疡(DU)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血浆中Ghrelin和生长抑素(SST)在未接受抑酸药物治疗前的含量.探讨Ghrelin和SST在十二指肠溃疡时的循环血中表达情况以及意义。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GdBCO超导粉体。以Gd2O3,CuO和BaCO3为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用氨水调节pH值为6~7,可以得到性能较好的蓝黑色溶胶。溶胶经过凝胶化后获得干凝胶,将干凝胶在
目的:探讨脊背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重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脊背按摩治疗,比较两
【正】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学困生经历了特定形式的英语学习之后,由于不能及时适应和接受而造成对于英语学科的认知缺失,学习动机水平下降,情绪消极怠惰等心理和行为现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