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股票期权制度在美国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产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产生了强大的激励作用。股权制度作为一种企业的激励制度创新,己经悄然进入我国的一些企业,尤其是知识型企业。然而中国的情况不同于西方,要使股权制度能够在我国企业有效地发挥作用,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研究发现,就我国建立期权激励制度而言,期权主要可分为股票期权和股份期权两大类。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绝大多数是非上市公司,即便是上市公司,其股票流通及其实施股票期权激励也受到很大限制,实施股份期权计划要比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相对容易且更现实,虽然也有一些障碍,但似乎还未达到不可逾越的地步。本文作者认为在目前中国特有的内外部条件下,知识密集型企业实施类似于股票期权激励方案——股份期权较为妥当。首先,通过对国内外股权激励发展现状的探讨,得出股票期权之所以在美国获得很大发展是与其完善的内外部环境分不开的。中国引进股权激励是近几年的事,在实践运用中与真正的股票期权差别较大,在现有条件下实行股票期权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而股份期权这一创新形式则是较好的选择,可避开现有主要法律、法规的限制。其次,股份期权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其应用是与知识型企业的特点分不开。股份期权制度究竟与知识型企业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或者说为何知识型企业需要股份期权?对这问题的讨论,离不开对知识型企业的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的特征进行研究。创新活动的难以测量与团队协作紧密、人力资本的产权私有性与专用性等特点使股份期权制度必然成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较好的产权间接界定方式和激励创新的内部产权安排。此外股份期权制度能够将经营者的薪酬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克服委托-代理关系中固有的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再次,股份期权毕竟是在“舶来品”的基础上进行改头换面,从国外引入到国内需要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进行“嫁接”。更何况,据笔者所知,股份期权在国内还没有,因此在实施中将面临着许多内外部问题。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实践,为了便于股份期权制度的实施,<WP=4>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此外,股份期权与股票期权只有一字之差,在操作要素与原理机制上差别不大,因此通过借鉴股票期权的相关要素对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股份期权计划进行设计。最后,在对股份期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某咨询公司进行模拟分析,力图通过此案例的分析能对这一行业的公司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