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香苏饮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法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及复发情况。  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8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4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每次150ml,早晚各服一次,选方以加味香苏饮为基础加减变化;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日20mg,合并腹胀、嗳气者,加用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每次1粒,每日三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并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不良反应,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病程、性别、年龄、单项症状分布、中医证候积分、内镜下表现、内镜总积分方面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5例患者。  2.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治疗组的证候积分下降地幅度更大(P<0.01)。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后单项症状的改善:反酸、神疲乏力这2个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胃脘疼痛或痛窜两胁、脘腹胀满、嗳气、纳呆食少、太息、抑郁或急躁易怒这6个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治疗后镜下表现:共有23例患者愿意复查胃镜,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13例,两组的镜下表现、内镜积分改善情况较治疗前都有降低,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5.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42例治愈8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39例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是89.7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药物安全性: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  7.复发情况: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分别为9.52%、15.38%,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拟疏肝和胃法,选用加味香苏饮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总效率高于对照组,并能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尤其对患者的胃脘疼痛或痛窜两胁、脘腹胀满、嗳气、纳差食少、太息、抑郁或急躁易怒等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诗词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提高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选择以运用多媒体和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为突破口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我遇到
从事教学近八年了,和许多老师一样,也在经常问自己,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可从未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上学期,我校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校在“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下又提出了“三段六环”教学模式,制定模式的人初衷本是善意的,无非是为了更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模式的践行并非如伸伸手、弯弯腰一样的容易,它不但是对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考验,更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就只对这
期刊
目的:  本课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收集、筛选、整理、归纳相关于灸法和火针疗法临床研究的文献信息,分析灸法和火针疗法各科属应用率、临床应用病种频次、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
本文对疏肝化瘀豁痰法及其组方“心痛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进行临床观察来探讨其临床疗效;并检测健康人和UAP 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相互作用(PLA)的相关指标如血小板
培养理想的社会成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对人成长的影响尤为重要。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家庭是人们接受道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浅表性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便、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者
目的:针对导师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特效纯中药制剂-关节炎丸,进行了科学实验,研究关节炎丸对弗氏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白介素(IL)-1、白介素(IL)-6水平影响与病理组织形态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地选
一、传媒业高度依赖品牌的内在动因所谓品牌,是从大量趋同事物的共在和竞争中产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实质是同中求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认为:“品牌就是一种名称、名词、标
现行的课堂教学多为学“答”式,就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作答。简单地说就是一问一答教学模式,一问一答教学模式看上去课堂结构紧凑,氛围活跃,抓得住学生。殊不知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活动是被老师的问题框框条条罩着的,想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是受限制和约束的,很难有全面施展的空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