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共531例,除外入院时年龄小于60岁,病理性骨折,长期应用激素治疗,随访时间小于1年的患者。按照AO/OTA分型对骨折进行分型,记录受伤原因、并存疾病、住院天数、ASA分级、TAD、健侧颈干角、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情况,记录有无头颈短缩、畸形愈合、骨折再移位、内固定失效、髋内翻、股骨头坏死、感染、切出,并分析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结果共纳入243例患者,均为闭合骨折。手术采用全麻127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10例,联合神经阻滞麻醉6例。232例行闭合复位,11例行切开复位。共169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末次随访时已死亡43例,其余患者随访时间12–74个月,平均(36.62±16.94个月)。平均ASA分级[21](2.63±0.6),平均手术时间(63.33±30.92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12.22±131.25ml)。其中54.32%的患者(132例)需要输血,围手术期平均输血量(3.96±5.27U),本组患者并未观察到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日(12.38±5.27天)。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患者18例,发生率7.4%:肺部感染7例,死亡2例,泌尿系感染5例,肺栓塞2例,死亡1例,失血性休克1例,消化道感染2例死亡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住院期间患者死亡共4例,死亡率1.65%。术后1年死亡率 8.28%,术后5年死亡率46.43%。术后5例患者出现拉力螺钉切出,其中2例行关节置换,2例取出内植物后未固定,1例手术调整螺钉位置。1例无明显原因出现股骨颈骨折,予关节置换。1例术后7个月发现拉力螺钉向股骨头方向移动、加压钉退钉,予以手术调整内植物位置。二次手术发生率4.17%。术后12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25.7–100分,平均(78.32±19.12分),优良率54.69%。评分为差的患者38例,其中27例合并严重的疾病导致患者不能行走。50.79%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时恢复至术前行走状态。术后12个月随访SF36评分生理健康得分(PCs)19.2–59.3分,平均(45.98±9.94分),心理健康得分(MCs)32.4–64.9分,平均(54.41±6.86分)。不同AO/OTA分型A1型术后12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2.32±17.47分),A2型平均(77.96±19.98分),A3型平均(70.09±14.03分),3组之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0.05),但是从平均数可看出呈递减趋势。AO/OTA分型三组间SF-36分数无明显差异。随着患者ASA分级的升高,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Harris平均得分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SF-36(PCs)平均分数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MCs)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且有着较低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得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并得到理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