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纪传体史书中第一篇以“文苑”为传目的文人传记,《后汉书·文苑传》的出现本身即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意义。它并不完全是范晔的个人创见,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厘清《文苑传》的渊源与成因,不仅对我们系统梳理史家文学批评观念的发展与变化多有裨益,而且对我们深入了解南朝刘宋以前的文学发展状况亦有助益。《后汉书·文苑传》历来不乏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考证与文史理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探讨《文苑传》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梳理了从唐代至今的相关学术研究情况,认为尽管前贤时彦对《后汉书·文苑传》多所探讨,但是至今未见详细论述其形成始末的文章,亦未有对《文苑传》选录的文人和文章进行系统的讨论,对它本身的文学批评意义也没有充分的研究。第二章从史书编纂和史料来源的角度探索《文苑传》体例的形成。从编纂角度来看,“文苑”体例的形成得益于《史记》、《汉书》、《三国志》等纪传体史书。这些纪传体史书中关于文人的合传、类传以及频见的附传,都为《后汉书·文苑传》的修撰提供了较为成熟典范的体例。从史料来源上看,《后汉书·文苑传》系博采诸家后汉史籍,剪裁润色而成。第三章探讨“文人”概念的产生、文论的发展与《文苑传》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东汉以降,文人本身呈现专门化、类别化组合,人们对“文人”的概念也逐渐明晰;及至晋末宋初,分门别类地品评人物已成风尚,文人群体进入了人们的批评视野。与此同时,人们对“文章”和“文学”的认识也较前有了进步,文章写作愈发盛行,编纂文集亦成为晋宋时期文坛的一道风景。范晔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撰集东汉文人群体,合为“文苑”一类。第四章考察范晔对形色人物及其作品的取舍情况,认为范晔将形形色色的人物汇于“文苑”名下,并不以传主身份地位为参考,而以文章知名为标准。《后汉书·文苑传》不但体现了东汉一代的文学情况,也反映出晋宋之际的文学批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