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经济角度下明代长城沿线军事聚落变迁研究——以晋陕地区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长城九边十一镇所辖防区境内有明长城遗址及长城沿线的大量军事防御工事,而宛若长龙的边墙内,卫所、关隘棋布,堡寨、墩台林立,众多军事据点在广大长城沿边区域亦形成独特人文地理景观——军事聚落。 本文在现有军事防御性聚落的研究框架下,以秦晋地区为例,从资源、经济视角,研究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对明代长城沿线军事聚落形成、发展及演变的影响,总结该聚落变迁的内在机制。作者首先借助史料典籍、地方志书等文献了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各个层面,并对军事聚落的整体发展脉络和资源、经济特征进行基础性的总结与定位;随后,以历史素材为依托,对该聚落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在这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资源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图示的形式表达聚落变迁的内在机制。 本文也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明末清初长城军事意义消失后该聚落的功能转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在资源禀赋制约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因素,寻找能使该聚落长期存在、良性发展的条件,为今天该地区聚落经济、资源、文化诸方面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历史参考。 从长城研究角度来说,本文亦是长城边疆防御体系经济、生态、人类聚居涵义的扩展和补充,通过对明代长城沿线军事聚落变迁及变迁影响因素的分析,为长城的历史发展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都分布着许多以民族聚居为特征的少数民族居住区,由于这些少数民族有着自身特殊的文化背景、居住风俗和宗教信仰,因此,少数民族聚居区成了游离于城市
在倡导“人本主义”设计理念的今天,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景观设计,人的因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考虑得更多更细,公园的规划设计也从以前单纯对“物”(物质环境)的规划更多地转向对“
对地域性的关注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展开的,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面貌的趋同现象严重,城市的地域特色正在逐步缺失。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类型学在对城市地域特
  F·D·罗斯福总统纪念园设计是二十世纪中叶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环境设计实例,同时它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风景园林师主持设计的总统纪念性空间设计作品,在美国风景园林
与平原城市不同,山地城市空间因为山地地形地物的介入,让城市空间变得更加丰富,但也伴随着更多城市空间问题的出现,这些空间问题最主要的体现是空间的狭小、不规整以及空间的
窗从它的产生到发展以及现状无不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近代以来,由于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整个社会的物质、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人民对地球及其环境的不间断的物质索
本文首先明确研究模式,即抽象图示结合文字性描述。通过这样的研究模式对建筑空间序列的构成要素:空间、运动、感知、时间,进行内涵、图式方面的探讨,并对各要素进行分类。再以要
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日益紧迫,节能降耗成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建筑的能耗在全国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筑节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进行建
统筹城乡建设背景下,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当前农村社会正在经历剧烈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公共活动日益减少。另一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不得不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这迫使人们对消费型社会模式进行反思。 在这种背景下,处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