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向着高强度、高技巧、高对抗的方向发展,篮球比赛日趋激烈,身体对抗不断增强,给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压力,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长期以来有关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研究主要倾向于竞技体育方面,主要是以如何在篮球比赛中挖掘运动员的心理潜能,发挥运动员的心理优势,在比赛中如何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水平三者结合并充分体现为研究方向及研究目的,而在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范围内的如何对篮球爱好者在业余篮球比赛中控制篮球爱好者的情绪调节方面的研究很少,并且现有的研究深度不够。本文从情绪调节与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的联系命题,从原理上分析了情绪、负性情绪、心理训练的机理。在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三所高校爱好篮球运动的大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查后,分析总结出高校篮球比赛中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形成原因。根据初步的研究结果,在上述河南省三所高校共抽取18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专业的不同分为三个大组:运动训练组、体育教育组、普通专业组,每个大组按照不同的情况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三个专业的实验组采用集中授课与个体心理咨询或训练的方式,通过呼吸训练法、注意力集中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表象调节法、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法等训练方法对实验组进行三个月的心理训练。分别在心理训练的前、心理训练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后采用心境状态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4次评测,根据4次的评测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分析结果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最后按照分析结果总结出适合于高校普通大学生篮球比赛中负性情绪的调控方法,以便众多的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篮球运动中。通过对四次评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经过三个月的心理训练,实验组的大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步增强,受到负性情绪的影响逐渐减少。其中以普通专业的大学生的训练效果最为明显,体教专业的大学生次之,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训练效果一般。以心境状态量表检测出的情绪纷乱分值(TMD分值)为标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普通专业的学生在接受心理训练之前的TMD分值维持在区间140-170分,而在接受心理训练之后,普通专业的学生的TMD分值基本维持在低于140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心理训练之前的TMD分值维持在区间140-160分,而在接受心理训练之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TMD分值基本可以维持在区间120-140分;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接受心理训练之前的TMD分值维持在区间120-140分,而在接受心理训练之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的TMD分值可以维持在低于120分。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尽管运动训练的学生在三个月的心理训练效果不是最明显的,但是在实际的篮球比赛中,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是最好的,这与其该专业的学生都具有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强壮的身体对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比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要欠缺一些,但是比普通专业的学生强,再加上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因此在实际的心理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育专业的训练效果是最突出的;普通专业的学生训练效果最为明显,与其起点低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的篮球比赛中,普通专业的学生在情绪调节能力上还是要比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略弱,这与普通专业的学生篮球技战术水平不高、身体对抗能力不强有一定关系。针对高校篮球比赛中负性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作者建议在今后的日常体育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加强心理训练方面的辅导外,还要因人而异,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应当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在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和身体对抗能力的基础上多大比赛,丰富比赛经验;而对于普通专业的学生,应当在日常的体育课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努力加强篮球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的对抗能力,从而更好的推动篮球运动在大学校园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