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可以准确地获得油藏中物质间的均匀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油分的波及效率、油藏地层之间的连通性、注采物理流体与油藏层之间的配对性以及注采物质的流向趋势等。除此之外,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技术还可以对示踪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获得油藏饱和度、渗透率等参数在油藏空间的分布特点。一般,渗透率较低的油藏而言,油藏的渗透率和孔隙机构都是非均匀分布的。因此,利用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来了解低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信息,对合理注采油气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长庆油田是我国采油采气量较大的油田,其采收率以及开采效率的提高对解决国家能源危机有长足的意义。在多年的开发进程中,长庆油田开发出现了以下问题:对于低渗透率的油藏因其天然能量不足,注水井的吸收能力较差,导致石油产量下降过快;增加注水压力,油藏的采油井注水效果不明显;油井观测到注采剂之后,油井的采液指数下降急剧。这些因素导致了长庆油田的石油采收率较低。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是一项了解注采剂渗流规律的有力武器,利用此技术对长庆油田油藏的渗流特性进行研究对提升油田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微量物质示踪剂注入工艺简单,采用不动管柱井口倒入或泵入,注剂施工时效性强,工时短,无需特殊行业持证专业人员参与。注入后定期变频次取样,通过见剂时间及见剂种类算得水驱速度、注水波及面、饱和度及压力场分布、流体波及通道物性参数等信息,最终可为油田提供水驱层位调整、聚驱动态监测、调剖效果评价、剩余油饱和度评价等服务。目前此项技术在长庆油田应用广泛,对判断主流通道、水淹情况、连通性评价、裂缝分布等信息且较为准确直观,得到了油田单位的认可,逐年工作量都在增加,且评价问题种类逐渐增多,从单纯的连通性向剩余油分布等问题过度,成为油田后期措施增产、加密调整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