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的。这一问题的凸显虽然是在90年代中期,但其根源却来自于城市改革,即在启动城市改革之时,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与建设问题就已被潜在地提了出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其重要性越来越被政府、居民及学术界所关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而其核心则是单位体制的改革。单位体制的改革或“企业办社会”状况的改变使城市基层社区受到日益严重的考验,基层社区对更多社会服务职能的承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其剩余体制的地位。 第一,社会转型对单位体制的冲击使单位体制趋于瓦解 如果说,单一传统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城乡二元格局以战时及时供给和组织军事化的历史传统,是单位体制赖以运行的主要条件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使这些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导致单位体制趋于瓦解。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事业单位把越来越多的后勤、社会性职能移交给了市场或者社区;另一方面,近些年成立的新型经济实体,一般都没有再背“办社会”的包袱。单位不可能再发挥全方位整合的功能。因此,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导致了单位体制的衰落,并将继续导致其彻底解体。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社会转型要求社区组织成为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 在单位体制逐渐衰落的过程中,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单位体制的衰落促使“单位人”向“社区人”、“社会人”转变,从而要求基层社区组织进一步发挥整合、服务和管理功能。如果我们把那些全方位依赖工作单位来生活的人们称为“单位人”的话,那么,这种“单位人”正在向“社区人”、“社会人”转变。社区组织正成为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加强社区组织整合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