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关系九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过程和对吉林省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情况的调查研究,探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过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自我保障为主阶段(1949—1955)。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了土地革命,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提高了农民自我保障能力;同时,国家财力紧张,无力对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适应这一情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以家庭保障为主的特征。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家庭承担着农村人口的重要保障功能。(二)集体保障为主阶段(1956—1977)。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定了苏维埃式高度集权化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适应这一情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集体保障为主和高度集权化的特征。农户家庭保障功能大大削弱;集体经济是农民生活保障的基本依托力量。(三)市场化保障阶段(1978-1988)。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再次进行了深刻变革,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打破,市场作用逐步增强。适应这一情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具有市场化特征。家庭保障又成为农村的主体保障形式;多数集体经济的保障功 39<WP=46>吉 林大学 硕 士学 位论文能基本丧失;先富起来的集体率先享受到城市的保障标准。(四)制度化保障阶段(1989-2003)。这一时期,中国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完善,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开始提上日程。与之相适应,解决农民养老、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开始向制度化迈进。二、吉林省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评价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各项保障制度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一)农村优抚对象和五保户的供养水平普遍提高。全省农村重点优扶对象和五保老人都按标准落实了优抚政策和医疗、养老保障。(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基本确立。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建立和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 2 万多户、6.5 万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全省农业人口的 0.4%。(三)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还没有形成。全省县、乡、村整体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农民急需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合作医疗制度维持艰难;医疗保险基本没有开展。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四)农民养老保障尚处在以家庭供养为主阶段。社会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的社会保险业务多数地方已经终止;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办的养老保险业务,参保人员较少;绝大多数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职工也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五)社会救助制度日趋完善。社会救灾措施比较得力,灾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了妥善解决;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贫困乡村、贫困人口的数量逐年减少;开展对口扶贫加快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 40<WP=47>吉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文 三、影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制约因素 影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投保主体观念问题。多数农民、企业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参与、支持投保的自觉性。 (二)经济发展水平问题。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县乡财政困难。国家、集体和农民的经济实力还不具备全方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 (三)政策环境问题。城乡社会保障二元结构不利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缺少必要的国家财政支持和法律保障。 (四)组织领导问题。领导力度不够,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办法不科学。 四、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对如何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保障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农村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更需要社会保障的支持,应该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二)科学规划,明确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目标和思路。从现在起,国家应该着手制定 2010 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规划。力争到2010 年全国基本建立起医疗、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从改革体制、完 41<WP=48>吉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文善制度、落实政策入手,适应农民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先易后难,逐步完善提高。具体要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二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四是坚持分层推进的原则;五是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