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帝王的文艺思想往往直接影响到他们所统治时代的文学发展。作为清代的第二任帝王,康熙不仅通过一系列文艺政策规范当时文坛走向,而且以帝王之尊,留下了颇为丰富的文学篇什,其《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共四集一百七十六卷即可垂范当世馆阁文人;更为直接的是,他巧妙利用翰林文学侍臣,纲举目张,进而笼络天下士子。可以肯定的是,康熙正是以其独具的政治优势左右着其时的文人心态和文学生态,在清代文学史演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一点却被当今文学史所轻忽,本文即意在还原康熙的文学史地位。
全文以“康熙与清初文人”和“康熙与清初文学”分列上下编。上编(第一、二、三章)意在解读康熙对当时文人心态之影响,下编(第四、五、六章)着重探讨康熙其时的文学生态。
第一章以康熙时代的翰林院为中心。主要从清初翰林院的设立及职掌、翰林的遴选和日常管理中,探讨其对翰林侍臣文学职能之重视。康熙希望通过掌控翰林院文学侍臣,再凭着这些文学词臣的政治和文学双重优势,辐射众多的门生故吏,形成不少忠实于皇权的庙堂文人群。
第二章以人文最盛的江南为中心,解读康熙掌控地方文人的策略。康熙通过江宁巡抚的选派以及江宁、苏州二织造之安排,对素以反清重镇著称的江南知识分子进行严密监视,同时再施以增加进学和乡试额数,存问、简拔当地著名文人等恩惠,软硬兼施,打拉结合,笼络了江南士子,为其文治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第三章主要是个案研究。通过研究康熙与清初文坛领军人物的诗文交往,探讨这些文人在朝代更替之际的心态变化以及文学主题从原来的骚诵变雅之音到盛世元音的转变轨迹。事实上,康熙在与高士奇、王士禛、陈廷敬、朱彝尊、查慎行、方苞等侍臣饮酒赏花、诗文酬酌之时,文坛风气朝着康熙预定的轨道运行也就在情理之中。
第四章主要研究康熙与清初诗歌之关系。康熙有关诗歌本质、作用及立意方面的理论,虽无太多新意,但对诗歌的庙堂化倾向有着明确的导引作用,特别是其以帝王之尊参与清初唐宋诗风之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宋诗风之兴替。至于康熙1000余首诗歌,实际上就是这种其理论的实践,也可视为对其身边馆阁文人的垂范。
第五章探讨康熙与清初词、赋、文等其他雅文学之关系。康熙不仅组织编选了《历代诗余》和《钦定词谱》,而且亲序其端。通过其序和词作,康熙宣示了这种自明末清初以来一直处于相对自在状态的文学,归于皇权。清代的赋之所以繁荣也因康熙的提倡。虽然康熙一朝二十一科正考中没有用赋的记录,但是康熙十八年的己未词科、平时庶吉士的学习,乃至翰詹大考以及生员、府学考试,都与赋有着关联。康熙还组织词臣编选《历代赋汇》,看重的正是赋润色鸿业之功能。清代散文和骈文的蓬勃发展,康熙之功也不可轻忽。他不仅编选文集并以“御序”强调其地位,而且创作了数量颇丰的文章,骈散皆长,多以经世致用为本。同时对清代学术散文的盛行和“清真雅正”的文风定型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六章主要解读康熙与清初戏曲和小说等俗文学的强力整饬。康熙对戏曲的技艺层面,包括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是宽容大度的,但是对戏曲的思想层面控制极端严厉,清代戏曲的教化功能得到空前强化,宫廷教化戏极度繁荣,但是扼杀了戏曲自由之生命,康熙之后无戏自然是他的大过。至于小说,特别是所谓“淫词琐语”、违逆作品被其严格控持,小说的衰落亦不可挽回。
总之,康熙影响了其时的文人心态,左右着当时的文学生态,决定了清代文学的整体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