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负粒子对为探针研究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磁场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过程中产生一个超强的磁场,理论计算该磁场的大小约为1015T。由于该磁场的存在时间很短,很快的就发生了衰变,于是在实验上很难直接的对该磁场进行测量。于是乎就提出了许多针对该磁场的测量方法,这就包括charmonium产额的各项异性,∧和∧的全局极化分离现象,夸克的直接流,以及在正负电子对的pT谱的变宽效应等等。但是目前在实验上还是无法对该磁场进行直接的测量,于是我们经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以正负粒子对为探针探测相对论重离子碰撞过程中超强磁场存在的方法。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过程中,由于磁场的存在,带电粒子受到洛伦兹力作用使得粒子在磁场的作用下运动方向产生偏转,对于电荷符号相反的粒子,偏转效果也相反。我们就提出观测量△α,即正负粒子运动方向间的夹角在反应平面的投影,作为探测极强磁场的探针。在没有磁场存在的条件下,由于正负粒子交换后的概率与交换前相等,于是△α的分布应该是关于△α = 0或△α = π对称。当磁场存在时,△α会变小,这样就打破了之前的对称性,把这一不对称性提取出来就可以由此间接的对磁场进行测量。极化和平衡函数两个量化这一不对称性的办法被提出来。极化的方法就是通过定义单位矢量s≡e+×e-/|sinξ|然后测量s相对于磁场方向的极化。平衡函数的方法就是引入稍作修改的平衡函数,定义BP(△α)和BN(△α),然后引入歪度(Skewness)计算BP(△α)和BN(△α)的不对称性。为了观察我们提出的两个量化观测量对磁场的敏感度,我们还比较了这两个观测量与pT谱的变宽的方法对磁场的敏感度,确认我们提出的方法对磁场有更强烈的敏感度。强相互作用由量子色动力学(QCD)描述,这一理论有两个基本特征,色禁闭和渐近自由。根据格点QCD计算,存在一种高温高密的物质状态,夸克从禁闭的强子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为了研究这一新的物质形态,科学家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建成了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并组建了探测器系统(STAR),这极大的推动了在实验上对这一物质形态的认识。在理论上多相输运模型(AMPT)可以描述碰撞系统整个演化过程。我们利用AMPT模型,以φ介子为探针,引入核修正因子,比较不同能量和对称性的对撞系统,观测到碰撞系统由d+Au,Cu+Au到Au+Au变化的过程中,系统由冷原子效应主导到逐渐转化为由热密物质效应主导的过程。在实验方面本文还讨论了 STAR的高阶触发系统。由于RHIC亮度的不断提高,但数据采集能力的有限,于是STAR发展了高阶触发系统(HLT)。高阶触发系统是相对于低阶触发系统而言,由于高阶触发系统允许更高的触发时间,就可以得到TPC,TOF,MTD等重要探测器的信息,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的处理,实时的完成粒子飞行径迹和事件的重构,针对不同的物理分析目标,可以挑选出我们希望得到的事件,这很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物理分析效率。在粒子飞行径迹重构过程中,由于空间电荷效应和栅格泄漏效应的存在,我们介绍了空间电荷效应和栅格泄漏效应的修正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中外在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试验方法及取值上的异同,重点分析取值的理论依据以及计算方法。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国内防渗墙规范(条文说明)对塑性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规定存在不合理之处,建议对防渗墙规范条文说明进行修正。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在细胞的信号转导,新陈代谢和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细胞或细胞的不同状态,受体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巨大的差异。虽然一些具有靶向性的分子探针能够可视化细胞膜上受体的分布,甚至实现肿瘤的诊断和靶向治疗,但针对内源性受体,筛选和设计具有正交性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DNA链能通过Watson-Crick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杂交,并能通过改变碱基的种类和数目设计不同
铣削搅拌水泥土防渗墙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防渗墙具有施工造价低、工效高、污染小等诸多优点。本文以希尼尔水库铣削搅拌水泥土防渗墙试验段为例进行研究,在其达到28天设计龄期后,对试验段不同水泥掺量的墙体采取局部开挖、超声波检测、钻孔取样试验和孔内摄像等方法进行检查,发现不同地质条件对墙体的均匀性有较大影响,且水泥土墙的墙体抗压强度、渗透系数等技术指标均与墙体的均匀性有直接关系。本文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它能成功解释很多近现代的物理现象。QCD理论预测,在足够高的能量下,禁闭在强子内部的夸克和胶子将会退禁闭,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通常QCD相图被表示成关于横轴为重子化学势μB,纵轴为温度T的二维结构。其中,在高重子化学势、低温的状态下,强子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相变属于一阶相变。随着重子化学势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强子到夸
中能重离子碰撞作为重离子碰撞从低能到高能的过渡区,碰撞过程中平均场作用和核子-核子碰撞作用相互依存并相互竞争。其中,形成的热核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输运性质对我们了解核物质的状态方程以及核物质的相变具有重要意义,且一直是核物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论文就从这两点出发,分别研究了费米能区重离子碰撞中形成的热核物质的性质和液气相变探针的尺寸效应。第一个工作,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IQMD),模
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是描述夸克胶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基本规范场理论。格点QCD计算表明在高温和零重子数密度的条件下强子到夸克的相变是连续相变。对于有限重子数密度情况,虽然格点QCD计算会遇到费米符号问题,但是基于一些有效理论模型的研究,例如NJL模型(Nambu-Jona-Lasinio model)和其拓展模型,其结果表明强子-夸克相变过程中在净重子
原子核物理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本质的重要学科,一直都是物质科学的最前沿,对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是决定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然而人们至今对于原子核结构、性质及核动力学等仍有非常多疑惑,因此国内外大量科研人员在理论和实验上对核物理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核物质状态方程、核多体动力学、放射性核束物理、核天体物理等方面。在核物质状态方程和核多体动力学研究方面,同位旋矢量的巨偶极共振GD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内分泌系统高发疾病,成为有生育要求女性的一大困扰因素,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为取得优异的治疗效验,临床关于此病的探索从未停止,如今中外均给予了多种治疗思路,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福音。本文旨在研究PCOS的病机、诊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