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长期以来译者的身份都处于边缘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受忠实这一标准的限制。自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转向后,译者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国内外的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译者的主体性。自此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发挥。相关著作不断涌现。然而,很多研究只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意义,却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因此如何恰当的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成为学者们探索的问题。和译者的情况相似,儿童诗歌长久以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五四运动后,大量的国外儿童文学作品涌入中国,但儿童诗歌却鲜见。相反,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却很少有传入国外的,更不用说我国的儿童诗歌了。本文综合客观地分析了译者在中国儿童诗歌英译过程中,其主体性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发挥。本文旨在引起大家对儿童诗歌的重视,从而促进我国经典儿童诗歌的传播,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本文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译者主体性在汉语儿童诗歌英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2.在汉语儿童诗歌英译过程中,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以汉语儿童诗歌英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和对比的方法来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汉语儿童诗歌英译过程中的体现及影响因素。研究数据主要选自于已出版的《精选汉语儿童诗歌英汉对照》,作者亲自参与了这本书中部分诗歌的翻译,因此能够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更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在汉语儿童诗歌英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在选材、翻译策略、语言、文化、审美等层面上均有体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译者的兴趣、目的、审美等,原文、儿童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成人作为译者,社会历史环境、译者的双语能力、出版等。鉴于译者的主体性的体现是主观因素和限制因素的辩证统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选材、翻译策略、语言、文化、审美等层面上应有意识地寻求忠实与创新的平衡点,力求适度地发挥其主体性;而不是像传统翻译一样,译者无意识地发挥着主体性,很容易造成过度发挥或发挥不够。另外,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评价也应该更全面更客观,从而推进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