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理论的首要条件在于,时间距离。这一时间距离是由时间之流所形成的,在伽达默尔看来,此一视域下的诠释才是一个意义充实的诠释。应该说,这一点奠基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显著特征,也为其理论的“时间性”烙印埋下了伏笔。如果说此前的方法论诠释学,为了达到客观理解,而必须跨越时间距离,那么到了伽达默尔这里,时间距离恰恰成了意义诠释的生成域,这其中对于诠释者来说,是一片意味丰富的地带;不仅于此,时间距离还是一种过滤器,通过它,能够区分真假前见,对诠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时间距离下的效果历史与视域融合,有助于加深对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理论的理解。时间之流一方面会形成时问距离,另一方面,时间本身有着现时体验性,一种“眉睫之前”性,而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正由于注重意义的生成性,而不得不关注每一个面对文本的诠释者,关注在他们那里的活生生的意义生成。时间与存在本身的流逝性,犹如一条长河,奔流向前又从不为谁驻足,对于伽达默尔来说,没有最好的理解,只有更好的理解。于是,时间的当下意味着,意义诠释的现时性,未来则意义着,意义诠释的无限可能性。这是一种意义生成的“一”与“多”的关系。
伽达默尔认为,他的哲学诠释学最适用于美学。依此观点,如果将其哲学诠释学里的时间问题,在“体验型荚学上扩展、生发开去,就是一个关于时间性、人生体验、艺术体验的美学问题,时间距离是诠释的大前提,当下性与未来性,分别是意义的具体生成与无限可能性。首先,审美存在(包括审美者、作品、审美行为,注意这里未使用主客体的说法),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其次,审美体验的瞬时性不是绝对的“当下”,一去不复返,相反,往往充满了生命的意味;最后,无论过去、现在,都不是一个个断开的点,它们共同指向未来而构成一种线性流逝之程。于是体验中的审美意蕴生成于当下时,又不断指向未来。作为审美的人,其真实可能性也就是他所能成为的一切意蕴,但真实可能性在时间之流的视域下,一方面,他充实着、生成着属于他的独特意蕴,另一方面,时间之流中那尚未到来的东西,使得人连同他的存在,一起向未来敞开,这正是无限意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