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不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TACE(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治疗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BVR‐HCC)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为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及介入病房确诊的132例HBs Ag(+)、HBV-DNA(+)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排除或合并其他类型肝炎并确定既往未接受抗病毒(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治疗,根据是否联合抗病毒治疗将病例随机分为三组:恩替卡韦联合T ACE组(A组)45例、拉米夫定联合TACE组(B组)47例和单纯TA CE组(C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TACE治疗,A、B组首次TACE治疗后开始长期规律口服抗病毒药物,C组仅行单纯TACE治疗。每4-6周进行随访,分别评价三组基线水平及治疗后4周、12周、24周及48周的肝功能(以ALT为主要指标)、AFP水平、HBV-DNA定量;分别比较治疗后48周三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HBV-DNA转阴率及HB e Ag转阴率及血清转换率的差异;随访截止2016年12月30日,观察三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析不同组别生存时间及疾病进展时间的差异。结果:1.TACE治疗可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48周时A、B、C三组患者HBV累积再激活率分别为6.67%,19.15%,42.50%;HBV累积转阴率分别为64.44%,36.17%,0%,三组疗效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8周时HBe Ag转阴率及血清转化率分别为A组58.33%、20.83%,B组37.03%、14.81%,C组未出现HBe Ag转阴及血清转化;其中A组HBe Ag转阴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HBe Ag血清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HBV-DNA水平、ALT水平、AFP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HBV-DNA水平、ALT水平在治疗4周后,AFP水平在治疗12周后,三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在降低HBV-DNA、ALT及AFP水平优于B组,尤其在抗病毒治疗后的第4周及第12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H BV-DNA水平、ALT水平未出现下降,维持在较高水平,仅AFP呈下降趋势,在治疗48周时较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Child-Pugh评分在治疗24周、48周后与B、C两组对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48周后评分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稳定及维持Chil d-Pugh评分相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22、19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7、13、9个月;其中恩替卡韦(A组)近期临床有效率(RR)为48.90%,疾病控制率(DCR)为82.20%%;拉米夫定(B组)RR为44.70%,DCR为80.90%;单纯TACE(C组)RR为37.50%,DCR为72.50%。三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延长中位生存时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优于B组、C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分组、AFP、非超选栓塞、门静脉癌栓形成、HBV病毒高载量、HBe Ag(+)是影响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ACE治疗次数是预后相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核苷酸类似物联合TACE治疗可抑制HBV复制、控制HBV再激活,同时可促进部分HBV相关血清标志物转换。2.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能有效稳定及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核苷酸类似物联合TACE治疗HBV相关HCC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恩替卡韦临床疗效优于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