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蔷薇根、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次对对川滇蔷薇根、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两个部分分离到28个化合物并且通过波谱手段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鉴定。第一章:川滇蔷薇根部化学成分,本文首次对川滇蔷薇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报道,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主要是为三萜成分,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手段进行鉴定,这些化合物分别为桦木酸(1),蔷薇酸(2),委陵菜酸(3),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4),1β,2α,3α,19α-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5),冬青苷B(6),儿茶素(7),amyrin(8),乌苏酸(9),野蔷薇苷(10),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脂肪酸(13)。其中化合物5是首次从蔷薇属中分离得到。通过GC-MS分析分离得到邻苯二甲酸丁酯成分,其为工业塑化剂。第二章:川滇蔷薇叶部化学成分研究,其成分包含三萜,黄酮,没食子酸以及香豆素和脂肪酸。通过TLC,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出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野蔷薇苷(1),蔷薇酸(2),乌苏酸(3),19α-乌苏酸(4),2α,3β,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槲皮素(8),芦丁(9),木犀草素(10),没食子酸(11),没食子酸甲酯(12),鞣花酸(13),短叶苏木酚酸甲酯(14),脂肪酸(15),其中13,14为首次在蔷薇属中报道首次从蔷薇属中分离得到。第三章:邻苯二甲酸物质的测定,在该部分研究了3种植物的GC-MS图谱,均发现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物质,在分析邻苯二甲酸丁酯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行为中发现邻苯二甲酸丁酯类化合物特征峰为m/z=149。在比对谱图质谱数据发现邻苯二甲酸有大量的异构体以及衍生物。由于在气象色谱中很难买到全部标准品,故可以采用m/z=149确定邻苯二甲酸类化合物的种类以及含量。结果:总共从蔷薇根叶中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其中均包含有部分相同的三萜成分。从叶部中分离到的多酚类化合物明显较根部多,应与其植物氧爆发有关。其作用是维持植物体内的还原态水平。
其他文献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每天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门。隐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
王志信是我国民族声乐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众多声乐作品既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又融合了西方作曲的经典技法。尤其是他的历史题材声乐作品,在根植于中
描述了高阶椭圆厄米-高斯光束及其单光子平均轨道角动量,并分析了一些与其单光子轨道角动量变化的有关情况,通过计算机仿真简要进行了说明.最后分析了单光子轨道角动量在空间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的退火温度下制备了不同的氧化钒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阻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薄膜的形貌、晶态、电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是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通过严格的数学模型运算对变电站的真实设备进行状态模拟,可以提供运行培训和研究分析的良好界面,是电力系统数字仿真领域
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正在稳步推进。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物联网具有感知全面,传输可靠和智能处理等的特征,将物联网技术引入智能电网已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关
我国具有丰富的食用菌资源,食用菌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已有上千年。多糖是菌类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研究菌类植物多糖便
以产胆固醇氧化酶短杆菌DGCD2(Brevibacterium sp.)、红曲霉YHQ70(Monascus sp.)、虎奶菇和乳酸脱氢酶菌株为出发菌株,研究超声处理对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分析了超
自二十世纪以来,我国水电事业建设蓬勃发展,出现了我国水电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潮。水力发电已成为了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站压力管道是输水建筑物及发电设备的重
<正> 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药品。食品和化妆品中有广泛的用途。虽然胱氨酸已可用合成法生产,但目前国内胱氨酸的来源主要从毛发中提取。胱氨酸在人发中含量可达12%,故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