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在北宋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非常大的影响,他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文学作品与文学活动。欧阳修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他的文学活动则进一步提高了他的文学创作,传播了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主张,扩大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本文是关于欧阳修文学活动的研究,但并未放弃对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本文关注的是欧阳修有哪些主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活动,以及这些文学活动如何催生欧阳修在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巨大影响力。基于这样的主题考量,本文从欧阳修文学活动的如下几个方面分章展开探讨: 第一章是关于欧阳修早年的文学创作,以及欧阳修如何通过贽文干谒而避免第三次科举失败。从有限的材料中分析得知,欧阳修早年主要学习的是“时文”,即骈四俪六的应试文章。尽管欧阳修擅长写时文,受到不少称誉,但却遭遇了两次科举失败。欧阳修后来向知汉阳军的胥偃干谒,改变应试策略,提高“时文”写作能力,第三次科考终于连中三元,轰动一时。不过,欧阳修先后与他的多位举主,如胥偃、李淑的关系日渐疏离,这其中有政治斗争和其他人情世故方面的原因,也是文学观念的差异所致。欧阳修及第之后,逐渐扬弃了“时文”,而提倡古文。 第二章围绕欧阳修如何在北宋古文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其重要地位而展开,并以《尹师鲁墓志铭》和《论尹师鲁墓志》为切入点。通过这个细微的切入点,我们可以知道欧阳修如何由刚刚及第的擅长时文写作的文学后进,转而成了古文复兴的鼓吹者和实践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欧阳修的洛阳同僚尹洙等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契机。欧阳修与尹洙有过密切的合作,比如他们曾合撰《五代史记》。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对尹洙的古文特色及其在北宋古文复兴中的历史定位都是准确的。尹洙的亲友有意拔高尹洙的古文地位,但尹洙在文学成就与影响方面,并不能与欧阳修相提并论。当时关于尹洙文学地位的争论,无意中生成了北宋古文复兴的谱系,在这个谱系中,欧阳修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是探讨欧阳修的诗歌赠答。欧阳修诗集中有大量的赠答诗,涉及到的诗人非常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与欧阳修密切往来且彼此影响较大的,有梅尧臣、谢绛、杜衍、苏舜钦和王安石等诗人。欧阳修等人的诗歌赠答虽然具有社交应酬的功能,但不能视为“为文造情”。欧阳修的诗歌赠答拓展了北宋诗歌的题材,对北宋前期盛行的西昆体的浮华诗风具有反拨作用。 第四章关注的是欧阳修对文学后进的奖掖。对文学后进的奖掖,是欧阳修文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欧阳修及第之初就有意识地奖掖文学后进。进入馆阁之后,积极参与时政,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文学后进向欧阳修贽文请教。欧阳修礼贤下士,不吝指教,还亲为教授弟子,积极举荐文学才俊,如苏洵。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权知贡举,以主考官的身份黜落了文风险怪生涩的“太学体”举子刘幾,而将苏轼、曾巩等人置于高第。这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使得刚刚兴起的古文得以健康发展,而避免走向险怪生涩的道路。 最后为馀论部分,总结了欧阳修文学活动研究的意义以及有待完善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作家为中心,从文学活动的角度来审视重要作家的成长过程,以及作家在重要文学现象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是静态文本分析所无法做到的。本文正是从文学活动的角度来审视欧阳修。从可行性上看,欧阳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流传下来的相关文献也很丰富,其作品的时间线索大多数都是可以考定的,相关重要作家如梅尧臣、尹洙的作品都保存完好,南宋的学者如周必大等人为欧阳修别集的整理与刊刻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这些都为欧阳修文学活动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