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国当代历史上进程复杂、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同时也是当代文学中重要的创作母题。虽然这段历史早已远去,但人们对知青岁月所蕴藏的丰富文学资源的开掘却并没有完成。晚生代知青小说的想象书写做了这样的努力。他们由于各自体验的不同与知青身份的差异,从个人化、边缘化的角度对逝去的知青历史展开丰富想象,知青记忆也在革命年代的漫游中得以改写。不仅如此,晚生代还对知青的日常生活进行细致开掘,书写了大量“上山下乡”时期的知青劳作与闲暇生活,使得长久以来封闭的知青记忆得以敞开,但敞开的同时也形成了另一种新的遮蔽——过分专注于个人眼中的知青叙事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商业文化的浸润也使得知青小说不自觉地沾染了消费文化的气息,影响了晚生代反思知青历史的深度和力度。但总体而言,晚生代的知青小说创作展现了真实而丰富的历史面貌,对知青话语权力进行了有力反拨。论文以想象为突破口,潜在地把传统意义上的知青小说作为参照对象,着重研究晚生代知青小说的想象特质及其出现的缘由,以此来窥测知青小说背后所蕴藏的深层肌理。由于晚生代是以时间刻度划分的文学流派,因而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既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知青小说和晚生代内部的创作流变,又从共时性的角度研究晚生代的知青小说创作与当下消费文化、怀旧思潮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补充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资料,增加未能引起注意的晚生代其他作家的知青作品,并吸收新近出版的知青小说研究专著以及作家访谈等,对晚生代知青小说的想象书写进行了深入研究。围绕“晚生代知青小说的想象书写”,论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其中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对晚生代、知青小说和想象进行概念界定,阐述论文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价值意义。第一章主要从个人化的立场与新历史的质疑来探讨晚生代作家出场的艰难与自我的营造,强调“讲述话语的年代”对晚生代进入知青历史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第二章主要从想象主体代际差异的角度来考察晚生代对知青身份认同的分野,根据知青经验的多与寡、知青身份的虚与实将其分为三大类,即亲历者、见证者和后来者。第三章依据三类作家对知青岁月的不同认知,相应地形成了晚生代知青小说想象书写的三种类型,包括亲历者的实践想象、见证者的体验想象以及后来者的超验想象。第四章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来探讨晚生代是如何建构知青想象的,选取了叙事视角、叙事过程和叙事风格来进行观察与分析。第五章从文化的角度来反思晚生代知青想象的得失与当下诉求以及导致晚生代知青小说精品缺席的原因。结束语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深化和总结,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与写作中遭遇的困难,并展望晚生代知青小说想象书写研究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