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灌输、轻学生探究的倾向,倡导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革新课堂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1]。抛锚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依据情境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教师的恰当指导,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将日常可见的地理问题设计为教学情境,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加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与教学实验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包含的教学环节以及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其不足,确定了本文研究的起点。本文以长垣县第十高级中学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目前长垣十中教学现状的调查以及在所教班级进行的抛锚式教学实验,分析统计调查所得数据,得出了如下结论:(1)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问卷调查发现能够经常性地在地理课前主动地预习学习内容的学生人数比较少,在遇到地理难题时能够进行主动探究或者寻求教师、同伴帮助的学生人数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学习兴趣有待提高。(2)学生期待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目前的教学方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依旧居于统领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体现出来。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减少课堂中讲授的时间,增加讨论交流、协作学习等教学环节,应用到更多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培养自身欠缺的交流与沟通、合作能力等。(3)抛锚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在进行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模式教学的对比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前、后所获得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班课堂学习气氛、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等要好于对照班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更高。两班在期中成绩对等的前提下,通过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实验班的期末成绩要好于对照班,综合分析可发现抛锚式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效果。(4)学习小组的创建方式影响合作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社会意义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以自愿结合方式建立的各学习小组学习效果相差较大,有些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并不积极,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混合分组法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每位成员根据个人特色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与才能,以该方式创建的学习小组学习效果更佳。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拓展了该模式的应用学科领域。同时,根据教学实验中总结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对如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合作学习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抛锚式教学实验中,将学生合作学习前后变化作为一项验证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而更为全面、准确地验证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具有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