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品种流方法的编组站阶段计划解编作业优化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ai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编组站的复杂性,本文以单向编组站网络作为研究对象来解决编组站阶段计划的解编作业优化问题。以正点满轴为基础,以向区间发出的车辆数最多以及出发列车完成出发作业时间最早为目标,将最小费用流中的多品种与编组站车流组号联系,以多品种流方法为基础着手研究解编计划,研究内容主要有:首先,以编组站的车流来源、车流组号,以及解编作业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单向纵列式编组站为例建立编组站网络,为方便寻找增流链,从车流的特性出发,将编组站网络分为编组站多品种流网络和编组站一般网络,以便能够满足表示集结完成的节点的流量需求,最后给出构建单向编组站网络的一般规则。其次,分析多品种流网络与编组站网络的联系,参考多品种流方法,设置编组站网络的复合指标和复合参数,结合解编作业给出计算规则,简单对解编作业的时间代价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将解编作业、占用到发线时间以及调机运用与编组站网络结合,分别对各项作业进行分析。接着,基于以上的约束条件,得到不考虑作业时间冲突等情况下的二次配流方案。根据配流方案确定编组站多品种流网络的增流链,以发车时间作为满足集结节点流量需求的优先顺序,根据此节点对应的增流链,计算与增流链相关节点的时间参数,结合出发时间与完成集结的时间确定编组顺序,以出发列车的接续列车到达时间确定解体顺序,以待发时间来验证此解编计划的可行性,最后再反过来根据解编作业时间确定占用到发线的最短时间区间,确定到发线运用计划。最后,以算例验证有效性,对算法进行扩展,结合调机占用区间,以及溜放作业时间不能冲突等条件,确定解编作业开始时间的可调整区间,对本阶段配流完成后还未发出的调车场车流寻找不考虑满轴约束的增流链,调整出发列车的编组内容,以便能够发出更多车辆。
其他文献
<正>社团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社团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实施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已日益成为学校提升学生素质素养的有效抓手。而对于农村孩子来
雷达数据处理系统是现代雷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干扰的种类越来越多,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化,目标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目标运动形式也愈发多样,这些都导致了数据处理模块中虚假目标的爆发式增长,这对雷达数据处理的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的目标跟踪处理方式在对大批量目标的处理时往往硬件是限制处理效率的瓶颈,因此在处理批量数据时耗时较长,难以满足雷达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时对实时性的要求。而随着
目的:研探讨胶原基因(COL3A1)核苷酸多态性与盆腔器官脱垂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已有的盆腔器官脱垂(POP)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选取胶原基因COL3A1的SNP位点(rs180025
目的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评估的价值,从而为COPD的病情评估寻找简单实用的客观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疾
序列异常检测旨在发现偏离正常模式的序列数据,在某些场景下对异常数据的发现能带给人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异常的检测方式也有了巨大的转
传统的微波器件优化设计一般采用电磁仿真软件结合全局优化算法,这种方法效率较低,因此,提高微波器件设计效率是目前的一个热点话题。针对此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例如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等建模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适
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是20世纪现代乐坛中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其创作中心主要集中在声乐领域:歌曲与歌剧,其中歌剧是他对音乐史的最大贡献之一。《诺亚的洪水》创作于1957年,是布里顿为儿童创作的独幕歌剧,该剧基于英国传统戏剧——切斯特奇迹剧创作而成,主要讲述了《旧约圣经·创世纪》中《诺亚方舟》的故事。歌剧首演于1958年奥尔德堡音乐节,主要由儿童以及
为了保障储气库井和高压天然气井油套管的密封性,特殊螺纹接头在储气库井和高压天然气井的入井管柱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气密封检测技术也正逐渐推广。油套管气密封检测技术,是
研究背景及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组由严重感染、创伤、误吸等非心源性因素引起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临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教学目标,试图在科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针对以上情况,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小学低年段学生自然体验的现状如何;(2)小学低年段科学教学关注学生自然体验的现状如何;(3)小学低年段科学教学应如何丰富学生的自然体验。自然体验